本片是德國天才導(dǎo)演法斯賓德為電視臺拍攝的上下兩集科幻電影,當中關(guān)于電腦模擬真實世界的描寫遠遠超越了它的時代。它與后來1999年的好萊塢電影《異次元駭客》同樣來自Daniel F. Galouye筆下的短篇故事,可謂《黑客帝國》之類“思想旅行”的硬科幻片的先驅(qū)。影片1973年在德國電視臺播出后便了無蹤跡,直到2010年在攝影師Ballhaus監(jiān)督下修復(fù)的三個半小時電影版亮相柏林電影節(jié),之后影迷們便可以在DVD上欣賞到這部影片。
與法斯賓德一起創(chuàng)作劇本的Fritz Muller-Scherz表示,兩人當時都對電腦一無所知,“但是我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如果說電腦能夠模擬出人造世界,那么所謂的真實世界究竟存在嗎?”盡管科幻題材對法斯賓德有些意外,但事實上片中的關(guān)于獨立性、剝削和控制的主題與他以往作品是相乘的,“只不過《電路世界》擺脫了人際文本而發(fā)生在一個更大的宇宙范圍之內(nèi)”。
影片投入30萬美元,算是法斯賓德的一部大制作,但44天的拍攝期間內(nèi)他同時還在拍攝《恐懼吞噬心靈》等影片。它大部分在德國取景,但也像戈達爾的《阿爾法城》一樣將現(xiàn)代化的巴黎作為未來世界的暗示。在以往作品中并不關(guān)心影像本身的法斯賓德,從本片開始了與攝影師Ballhaus的合作,并把從道格拉斯·西克那里繼承的對鏡子的喜愛發(fā)揮到了極致,人物的臉和身體不斷地被各種鏡面反射。以不妥協(xié)著稱的法斯賓德在片場一如既往地追求完美,“我總是有自己的想法”Ballhaus回憶道,“他常常會聽一下然后想出一個更好的”。
法斯賓德沒有把這部影片放在列出的自身十佳作品榜單中,但它在他心目還是有一定的地位,在那部獻給死去愛人的《十三個月亮之年》當中,法斯賓德描述過一段被剪掉的戲,主人公閱讀一本關(guān)于平行世界的小說而留下了眼淚,書的名字正是本片片名。1981年,法斯賓德最后一次見到影片主演洛梅爾就表達了希望影片能有一天在影院上映,這個心愿在他生前并沒有完成。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