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
導(dǎo)演王好為
王好為從影60余年,獨立執(zhí)導(dǎo)了15部故事片以及多部電視劇。這些影片類型各異、風格不一,卻都在電影長廊中有一席之地,長久留在一代代觀眾心間。不少人奇怪,不茍言笑的王好為怎么會去拍喜劇片?殊不知,她內(nèi)心有很強的幽默感。她喜歡卓別林的電影、侯寶林的相聲、馬克·吐溫的小說,還有京劇里的文丑武丑。王好為認為,“喜劇有兩個必要條件:一目了然和出乎意外”。在她的許多作品中,如表現(xiàn)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迷人的樂隊》、反映農(nóng)村劇變的《失信的村莊》《金匾背后》《能人于四》、批評拜金傾向的《賺它一千萬》,也都不乏幽默筆觸和喜劇性格的人物。王好為說:“幽默的作品我喜歡,淡雅的抒情的,我同樣喜歡。我愿意在樣式、風格上做多方面嘗試,只要本子能夠打動我,與我天性接近,我會有一種非拍不可的沖動。”[1][1]
演員丁嘉麗
剛完電影《能人于四》后,丁嘉麗表示她片中的表演存有遺憾。她覺得人物“符號”的東西太多,沒有擺脫概念化。她說如果演知識分子就戴上眼鏡,演記者就留胡子,好像挺派的。其實人的性格各異,不一定非得戴著職業(yè)特點的“標簽”,除非不自信才這樣。丁嘉麗說她實在是喜歡電影,不管誰找她拍電影,她都不用考慮看劇本。只要是電影她就接,而且有多少電視劇她都不會去拍。怎么著電影也比電視劇強,電影是確實的東西?!拔艺娴氖翘矚g電影,一聽到攝影機的‘馬達’聲,我就激動,我就興奮……”[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