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chuàng)心路
沒有在大廠工作過的導演董潤年,在構(gòu)思打磨劇本的五年里,不斷采訪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企業(yè)和工廠工作的親戚朋友以及合作方,從真實的案例里了解很多職場潛規(guī)則。早自2017年起,編劇、導演董潤年便想創(chuàng)作一個關于職場的故事,以年會與裁員為兩個關鍵元素,關照上班族所面臨的職場境遇,給予一些積極的能量。從2017年寫到2022年,完整的劇本寫了七八稿,人物全部推倒了三次。董潤年一邊在找尋職場變化中的關鍵命題,一邊建構(gòu)更為合適的戲劇模式。作為天津人,《連升三級》《扒馬褂》等董潤年自小浸潤的傳統(tǒng)作品,回饋了重要的靈感,而脫口秀、Sketch情景喜劇等新領域也帶來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最終,董潤年找到了這部職場喜劇的“抓手”:不靠夸張的臺詞與表演來博取眼球,用心塑造人物,從劇情人物的生活邏輯出發(fā),尋找那個錯位的突破口,用極致的反差來構(gòu)建劇情,與觀眾對話共情。 2019年,董潤年在網(wǎng)上看到了新東方年會上廣為傳播的辛辣吐槽職場的節(jié)目,“那首歌非常地燃,我聽到最后都熱淚盈眶了,它的表達很智慧很勇敢”。在《年會不能停!》的最后,主角團們也用了一首說唱,犀利控訴著職場的不公。
最初時,董潤年想透過一家公司十幾年來年會的變遷,折射時代的變化與大家面對未來的希望。但隨著2019年后進入疫情時代,職場態(tài)勢迅速發(fā)生變化,裁員這個詞進入了主流語境,他的故事也在因應而變:為了避免被裁員,一個年輕人組建隊伍,想通過年會上保住自己的工作。但幾稿之后,董潤年仍然覺得單薄,“這樣一個故事離我想要表達的職場,還是沒有對味兒”。因此,董潤年開始深入挖掘。他發(fā)現(xiàn),大家講述的故事變了,“我意識到,真正讓他們感到失望與絕望的從不是加班,也不是辛苦,而是兩件事:不公平,沒價值”。
作為一部群像電影,廣撒英雄帖后,董潤年召集來的20多位喜劇人風格各異:東北喜劇、網(wǎng)生喜劇、日和漫畫、即興小品、舞臺化、傳統(tǒng)西南喜劇……這是片方有意的選演員的思路,在演員配置上,大膽地找一些觀眾不熟悉的,嶄露頭角的新人。其中大鵬和白客是最早的互聯(lián)網(wǎng)短劇人,進入電影行業(yè)以后,在喜劇上的演繹不多,二人又從未合作過;孫藝洲、王迅都是喜劇方面的資深演員;近年脫口秀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種sketch形式也推出了很多年輕的、很有才華的喜劇人。將不同風格的不同流派的喜劇人組合在一起,希望能碰撞出有意思的火花。
拍攝歷程
在拍攝過程中,在結(jié)尾的年會表演那一場戲中,全組幾乎都“陽”了,大鵬、白客、莊達菲三位主演,燒到了40攝氏度;而飾演科長的王迅,前一天腎結(jié)石發(fā)作,早上做完手術,下午就到了片場,一場打斗戲后,傷口出了血。7天后,退燒的主演上臺,三人唱跳一遍,心跳就到了160。每演一遍,白客和大鵬就要下臺吸氧。飆高音時,大鵬眼前一黑差點暈倒,這場戲最后一共拍了6遍。
聚焦第3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今日影評》推出系列特別節(jié)目《真論電影——2024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深度對話錄》,三問中國電影,共話電影發(fā)展得失,繪就新的征程。第二問——“時代之問”,本期《今日影評》深...
元旦檔電影《年會不能停!》高分開局,評分上漲,媒體紛紛預測影片有強勢逆襲市場的黑馬之姿,有人說它是一部賀歲喜劇哈哈鏡,也有人說它是職場亂象的照妖鏡,導演董潤年歷時多年,深入職場研究創(chuàng)作,且聽他針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