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總是發(fā)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fā)黑。”
華語影壇近幾年流行“IP”一詞。簡單說,“IP”就是可用來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文本”?!拔谋尽痹倬?,也要通過“改編”來呈現(xiàn)。因此,談“IP”就是談“改編”。
馮小剛的賀歲喜劇《私人定制》一經(jīng)亮相便吸引了無數(shù)影迷的注意,這部以“成全別人,惡心自己”為口號的電影在海報顯眼處用大號字體標出“王朔 編劇”。多年沒有出山的王朔已然成為最大賣點,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調(diào)動了人們的好奇心后,他的這部新作似乎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10月12日,由德國電影協(xié)會與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舉辦的首屆德國電影節(jié)將在北京奧迪city開幕。電影節(jié)期間,世界電影大師沃爾克·施隆多夫的電影回顧展也同期舉行,施隆多夫也將首次訪華。
8月28日,威尼斯電影節(jié)在水城開幕。中國導演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復刻版將在影節(jié)上展映。這部姜文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早前就曾經(jīng)被《時代周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