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張思德》的拍攝是為了紀念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發(fā)表60周年而創(chuàng)作,全部拍攝取景于張思德在陜西米脂縣故鄉(xiāng),導演伊力稱,本片編劇是曾經(jīng)寫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和《秋菊打官司》等劇本的著名作家劉恒,他表示這部影片最大的難度是“平地起高樓”,在素材很少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讓人信服的故事和人物。而經(jīng)過劉恒的塑造,“張思德成為了一個圣徒,一個孤行僧?!睂а菀σ舱J為這是一部“玩了命的電影”,是一群“玩了命的人”共同創(chuàng)作完成的。2009年9月14日,張思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由于拍攝時間緊迫,導演尹力只能白天拍攝,夜里剪接,以保證影片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拍攝結束。
在拍攝“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二十二周年歌詠大會”時,劇組找來了米脂幼兒院的幾十個小孩,因為要拍夜戲,有的小朋友因支撐不住站著就睡著了。此外,米脂中學還動員了200多高中生,綏德武裝部隊也派出了幾百人的士兵協(xié)助劇組拍攝這場戲。這場戲成為影片中群眾演員組成最復雜的一場戲。
老街那場戲,劇組找來了200多個群眾演員。因為是非職業(yè)演員,副導演張嘉禾要給每一個人說戲,告訴每一個人“你是誰,你做什么,你應該怎么做”。在影片拍攝時,如何做到讓他們不跟主要演員搶戲,不要讓眼睛盯著鏡頭看,這成為副導演最頭痛的事情。
片中所需的馬和駱駝分別從米脂和西安運來,各種各樣的道具就用了幾千件。
片中毛澤東乘坐的轎車,是由一輛雪佛萊古董車改裝而來的,為了真實反映那個歷史年代,劇組把這輛車改裝成那個年代的模樣。
接到演張思德任務時,吳軍體重76公斤,為了與主人公的體形相似,吳軍自創(chuàng)了一套“魔鬼減肥法”,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里,體重從76公斤減到了66公斤。
吳軍拍《張思德》過程中,記憶最深的就是跑:短跑、長跑、風里跑、雨里跑、白天跑、晚上跑,最長的一次是背著長槍、公文包,在山上山下來回跑了12次。
拍攝《張思德》的時候尹力本人因為高血壓身體極度不適,整天處于頭昏腦脹的狀態(tài)下,但還是堅持帶領劇組拍完了影片。
吳軍為了在外形上更貼近張思德,每天穿著厚厚的減肥服爬兩次虎頭山,在山上跳繩2000下;晚上圍著所住的大院跑10圈,一天下來汗水能打濕3套衣服;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只吃3個小蘋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