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
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近日,由陳柏霖主演的電影《再見,在也不見》正在熱映。影片分為三段故事,分別由中國導演忻鈺坤、新加坡導演陳世杰,和泰國導演西瓦羅·孔薩庫執(zhí)導。那個把他們聚到一起的人,是該片的監(jiān)制——新加坡導演陳哲藝。
內地觀眾可能對他不算太熟悉,但在新加坡,陳哲藝是家喻戶曉的名字。目前,陳哲藝只有一部電影長片作品《爸媽不在家》,但就是這部電影,讓他在全世界收獲了近三十個獎項,其中包括第66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和第5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新導演等多個重量級獎項。陳哲藝在國際上所獲的諸多獎項,大大提升了新加坡電影的知名度,有人預言他會成為新加坡的李安。
距離《爸媽不在家》上映過去兩年多,陳哲藝帶著監(jiān)制的新片《再見,在也不見》再次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雖然這次他的角色不是導演,但影片依然不難感受到陳哲藝的風格。《再見,在也不見》講述了三段不同的感情故事,影片對于情感的描繪細膩而克制,含蓄的表達與留白和《爸媽不在家》有異曲同工之妙。談到影片的風格,陳哲藝坦言,“我很怕電影太直白,很多東西其實不用對白和事件交代,觀眾比我們想象中更聰明。”
除了這部已經(jīng)上映的《再見,在也不見》,陳哲藝目前還在為一個新加坡導演的處女作擔任監(jiān)制。談到為何如此關注新導演,身為過來人的陳哲藝透露,自己在籌備《爸媽不在家》時曾經(jīng)四處尋找資金,一度充滿挫敗,如今擁有了資源和人脈,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熱愛電影的年輕導演。
至于自己的第二部導演作品,陳哲藝透露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拍,他把目光仍然放在新加坡,新片將以人文角度出發(fā)觀察女性,講述一位已婚女人如何重新找尋自己的故事。
《爸媽不在家》的帶來的榮耀,將陳哲藝的導演之路推上了一個超高的起點,他接下來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會被人們拿來和處女作比較。陳哲藝對此心知肚明,他也毫無壓力,“我可以確定地說,我下部作品不可能做到我第一部作品《爸媽不在家》的成績,因為它不是一個處女作,但我希望我所有的作品都像我的拍第一部那樣純粹,沒有企圖心。”
在采訪中,陳哲藝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保持初心”,面對火熱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陳哲藝也并沒有來這里發(fā)展的打算,“我不排除以后還有這類型的合作,但還是要回歸到作品,我不會為了某個市場或是地區(qū)去設計一個商品,我不是那樣的人。”
重新定義電影監(jiān)制 談風格:電影不需要太直白
《再見,在也不見》是陳哲藝首次擔任電影監(jiān)制,在他看來,自己也重新定義了監(jiān)制的角色,上至劇本創(chuàng)作,下至演員造型,陳哲藝都全程參與。在影片的發(fā)布會上,陳柏霖評價他說,“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監(jiān)制,每一天都在拍攝現(xiàn)場。”
影片中的三個故事各自獨立,卻又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在敘事上有不少留白,給觀眾以遐想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再見,在也不見》和《爸媽不在家》很相像。對此,陳哲藝認為,“電影不需要直白,觀眾遠比我們想象中更聰明。”
1905電影網(wǎng):怎樣理解《再見,在也不見》這個片名?
陳哲藝:“再見,在也不見”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是不是再見了,但是在同樣的地方也不需要再見面,告別之后可以不用再見面……它有很多含義,恰好形容了電影里的情緒,華人蠻特別的,外國人就講拜拜,我們跟人告別的時候說再見,再見就有一種想要再次跟你相見的意思,又有一種很矛盾的意思。很多時候我們說了再見,但永遠不會再見,比如小學的一個老師,或是旅游碰到的一個外國人,有時我們所謂的告別可能是永遠的告別,它是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在,我蠻喜歡這個味道。
1905電影網(wǎng):《再見》的劇本是怎么創(chuàng)作出來的?
陳哲藝:劇本是我們大家的一種集體創(chuàng)作。大概一年半前,我把所有的導演帶去英國,租了一套房子,把所有人鎖在房子里一起集體創(chuàng)作,想劇本、研發(fā)故事,討論劇情、人物等等,它不是導演個人的一種創(chuàng)作,是大家一起的一種碰撞,大家一起的一種發(fā)現(xiàn)。
1905電影網(wǎng):陳柏霖和楊祐寧那一段有點《湖畔的陌生人》的感覺,算是一種致敬嗎?
陳哲藝:也沒有,第二個篇章的導演,我不清楚他有沒有看過,但這個故事是他自己想到的。我很喜歡《湖畔的陌生人》那部法國電影,我也認識那個導演,但他拍得是同志片,我不覺得我們的第二部《湖畔》是同志情。陳世杰在發(fā)展故事的時候說他想挑戰(zhàn)友情的意義,他想重新定義友情,想知道兩個男生是不是可以好到有愛,但又不是性愛。
1905電影網(wǎng):你的作品很偏愛含蓄和隱忍的表達方式,這跟自身的經(jīng)歷有關嗎?
陳哲藝:不是跟我的經(jīng)歷有關,可能這是我對電影的價值觀吧。我很怕電影太直白,電影本身就是視覺的一種藝術,要用影像去講故事。一個好的電影,它的影像就可以讓人感受到很濃的情感,不用很多東西用交代,用對白和事件交代,不用為了講故事而講一個故事,為了去交代一個事情。我希望我參與的每部電影都是這樣的電影,而且我深信觀眾比我們想象中更聰明,其實是體會得到的,電影不需要直白,它就不是那樣一種藝術。
1905電影網(wǎng):第一次擔任電影監(jiān)制,和做導演相比有什么不同?
陳哲藝:我覺得很難,這是我第一次化身監(jiān)制,我也重新定義了監(jiān)制的角色。我老婆說你干嘛那么忙,人家做監(jiān)制就掛個名拿錢,你干嘛每天都在現(xiàn)場。因為我希望它是一個完整的作品,能夠有一體性,又希望看到每個導演的風格,所以我覺得我有了新的職責,就是把關。他們只看得到各自的部分,我是客觀地看到整體,我都有在不同的現(xiàn)場,我有留意到陳柏霖在造型是什么樣,狀態(tài)是什么樣,有怎樣的小動作,這樣我可能就會跟下一個導演說要做怎樣的調整。這是蠻新的一個嘗試,大家一起學習,碰撞出很多很意外的火花。
1905電影網(wǎng):作為監(jiān)制,你在現(xiàn)場會給導演們怎樣的指導?
陳哲藝:我們是一個團隊,有共同的目標,我自己創(chuàng)作的方式是會常常給自己提問,電影是一種發(fā)現(xiàn),一種摸索。為什么會在這個地方這樣,那個地方這樣,同樣地,我會反反復復地提問他們。
1905電影網(wǎng):之后還會做監(jiān)制嗎?
陳哲藝:我現(xiàn)在在監(jiān)制一部作品,我上周在泰國,在監(jiān)制一個新加坡年輕導演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對他來講也很富有挑戰(zhàn)性,影片在泰國拍,而且完全用泰語,講述一個五十多歲的建筑師因為中年危機跟一個大象從曼谷到泰國北部的故事。
1905電影網(wǎng):為什么會這么關注新導演?
陳哲藝:因為我是過來人,我拍第一部作品很辛苦,自己找資金,到處跟人家求錢,也蠻挫敗的,熬了三年弄出一部作品。我知道拍第一部作品很難,所以現(xiàn)在我有了更多資源,更多人脈、資金,我覺得我可以幫很多年輕導演做些什么,就盡量幫他們。
不為票房不求拿獎 拍電影保持初心不向市場妥協(xié)
談到高起點的壓力,陳哲藝思索片刻后說,“我可以確定地說,我下部作品不可能做到我第一部作品《爸媽不在家》的成績。” 當被問到未來是否會轉型拍商業(yè)片,陳哲藝也并沒有給自己設限,“好電影就是有情感的電影,它可能規(guī)模很大,千軍萬馬,但里面一定要有它靈魂和情感。”
至于電影票房,陳哲藝也毫不擔心,“對我來說拍電影不是一個數(shù)字游戲,不是為了證明這部電影可以破了多少票房,我拍電影是回到我的初心。”他表示,希望自己所有的作品都能像《爸媽不在家》一樣純粹,不會因為創(chuàng)造票房而拍,也不會為了拿獎而拍。談到是否會進軍內地,陳哲藝也抱著隨緣的態(tài)度,稱不會為了市場去設計商品。
1905電影網(wǎng):《再見》是一部文藝氣質濃厚的影片,你擔心票房嗎?
陳哲藝:我從來不會去討論票房或擔心票房。我從開始拍電影到現(xiàn)在都沒有想過票房這回事,對我來說它不是一個數(shù)字游戲,不是為了證明這部電影可以破了多少票房,我拍電影是回到我的初心,是因為我愛電影,我愛創(chuàng)作,我愛看電影,我有話要說,我有東西要分享,我是以分享的角度來把這部電影帶給觀眾,我希望跟更多人分享這部電影,而不是只看到票房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數(shù)字。我覺得過程很重要,而且電影跟其他東西很不同,比如戲劇演一周兩周就過了,電影永遠留在那里,不管是DVD,還是在網(wǎng)絡上,你完成后它就有它的價值,它就存在了,十年后、二十年后去看它,又會有不一樣的體會,不一樣的共鳴。
1905電影網(wǎng):你會一直堅持作者型導演的路子嗎?未來是否會轉型拍商業(yè)片?
陳哲藝:我從來沒有把電影歸納為商業(yè)或藝術,我覺得一個好電影就是有情感的電影,可以感動人的電影,那個最為重要。而且我希望我每部作品都是忠于自己,都是真的可以打動到我的,如果它能感動我,就有可能感動觀眾。這是我拍片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它可能規(guī)模很大,千軍萬馬,但里面一定要有它靈魂和情感。
1905電影網(wǎng):處女作就拿了戛納金攝影機獎和金馬獎,這樣的高起點會給你帶來壓力嗎?
陳哲藝:壓力其實是別人放在我身上的,很多業(yè)界的導演和媒體,會覺得“我很擔心你下一部”,“我擔心你接下來怎么走”。你想壓力這個東西,壓力會壓死人,我完全沒有想接下來要做出怎樣的成績。我可以確定地說,我下部作品不可能做到我第一部作品《爸媽不在家》的成績,因為它不是一個處女作,我在戛納拿了金攝影機獎,金馬拿了最佳處女作,它不是處女作,別人看它的角度就不同,而且也沒有機會角逐最佳新導演、最佳處女作品等等。每個作品都是人生中不同的累積學習,但是我還是希望我能秉著拍第一部作品的精神,我希望我生命中所有的作品都可以像我拍第一部做那樣的干脆,完全沒有其他的企圖,沒有說我為了票房而拍,或者為了拿獎,我那時候就很單純地想要拍一個好的故事,想要拍出最真實、最誠懇的情感,可以忠于自己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我希望每天保持那樣的狀態(tài)和初心。
1905電影網(wǎng):你的第二部電影長片是什么樣的題材?
陳哲藝:還是以人文角度出發(fā),是一部觀察女性的作品,講一個已婚女人怎么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回自己。
1905電影網(wǎng):是否希望借《再見》這部電影進軍內地?
陳哲藝:我不會用“進軍”這個詞,這是我跟內地公司、制片人的第一次合作,我覺得合作得很愉快,我們的資方、制片人都是愛電影的人,我們有很相似喜歡的導演。我不排除以后還有更多這類型的交流合作,但目前沒有具體的計劃或想法。這還是要回歸到作品,我拍電影是因為這個課題、這個人物關系有打動我,我不會為了市場或者一個地區(qū)去設計一個商品,我不是那樣的人。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CCTV6廣告招商
電影頻道節(jié)目中心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