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龍船
“納尼亞3”劇照
這張頗具“中國風”造型的龍船劇照,整艘船從外形到紋飾無不透露著濃郁的中國韻味。這艘巨船曾于今年8月亮相澳大利亞悉尼海岸,其精美的做工、恢宏的氣勢,以及濃厚的東方色彩,曾引起西方世界人們的注意。
“黎明踏浪號”就是納尼亞
這艘船出自原著中《黎明踏浪號》第1章臥房里的油畫。影片制片馬克強森介紹說,“船頭鍍有黃金,形狀則像一只張大嘴巴的龍頭。她只有一個船桅以及一張巨大方形的深紫色風帆。船的兩側(cè)也就是鍍金龍翼的盡頭,則是綠色。……黎明踏浪號不只是故事布景,而是片中角色。”
就像第1集里精致又具代表性的魔衣櫥,黎明踏浪號也是重要的片中角色。“以我的觀點來看,黎明踏浪號就是納尼亞”導演邁克爾o艾普特表示說,“我們在這則故事里不曾踏上納尼亞,所以我一直強調(diào)船就是納尼亞。船體現(xiàn)出納尼亞的一切。當你置身黎明踏浪號,你便身處于納尼亞。”
歷時二年打造 靈感來自庫克船長的“努力號”
曾為《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擔任美術設計的拜瑞·羅賓遜(Barry Robison)于2008年春天著手為
《納尼亞傳奇:黎明踏浪號》工作,花費兩年時間精心打造這艘“黎明踏浪號”。當時《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才剛殺青。羅賓遜從英國航海家詹姆士·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的“努力號” (Endeavour)復制品汲取靈感(該船目前停泊在澳洲雪梨)。“我們造訪船艦,去了解它的內(nèi)部。我們利用努力號為藍本,打造船的規(guī)模。”由于黎明踏浪號比庫克的歷史船只(庫克乘著這艘船,在1770年成為最早抵達澳洲東岸的歐洲人)規(guī)模更大,羅賓遜與他的藝術總監(jiān)伊恩葛瑞西(Ian Gracie)一時不能確定他們的船到底該多大。所以他們在攝影棚的一邊畫出船的輪廓圖,告訴導演他們的想法。“導演邁克爾說我們設計的船身太短,他希望我們再增加20英尺的甲板空間。”羅賓遜回想道。
羅賓遜找來一群來自墨西哥市與巴亞的杰出制圖員,“制圖員具備了不起的造船知識,”羅賓遜表示,“黎明踏浪號也在此時開始成形為真實而且有生命的船艦。從構(gòu)思到完成這艘船的時間將近18個月,這是我做過最大的道具。”
18個月自羅賓遜(他是技藝出眾的藝術家與插畫家)畫草圖開始、到黏土模型,等導演與電影公司批準設計圖,船的搭建工程于2009年3月展開,費時21周完工。“黎明踏浪號的地位很關鍵,因為它是電影中的明星,”艾艾普特強調(diào),“從羅賓遜設計的船形與規(guī)模來看,能看到他對細節(jié)的熱愛與重視。船的制作技藝水平超群,當船搭建好,我們看到都為之興奮不已。我們在片中大半時間幾乎都在黎明踏浪號,所以它得能讓人細細品味。身處這艘不惜重金打造、并且付出許多心力成就的海上瑰寶,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受到鼓舞。”
造價270萬美元的道具 近400人攜手打造
從無到有打造出這艘要價270萬美元的船艦之前,擔任設計、建造這艘船的是羅賓遜與他的美術團隊以及建造小組,總計約近400人。劇組曾激烈討論過是否該造出一艘能真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出于各種考慮,這個想法后來放棄,接著便著手動工。
羅賓遜表示用來建造船艦的原料主要是“鋼與木頭,然后還有聚苯乙烯與玻璃纖維,還有一些黃銅、石膏與粗繩。這百分百都是組裝出來的,因為世上沒有納尼亞商店。我常會和場景布置師開玩笑說,你不能外出買東西放進這個場景。所有道具都是我們做出來的,因為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出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