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金像獎前解讀自我 自稱無法定義才“夠爽”
記者:聽起來你是個很樂觀的人,但為什么你曾經(jīng)說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
鄧超:其實不沖突,人都有多面性,要看不同的階段吧。拍《少年天子》的時期,我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觀主義者,看什么都是灰色的,因為剛出校門,特別迷茫。人都是這樣,越無知越未知就越恐懼,就像我們小時候,覺得完成不了暑假作業(yè)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因為你的世界就只有那么小,每天接觸關(guān)注的就只有這個。等你長大了,等你看到了世界之大,你就不會再恐懼,也就無所謂樂觀悲觀,因為你可以看到事物的正反面,當(dāng)你嗅到一絲美好或希望,就會特別珍惜和積極的去爭??;同時,你又能看到它最壞的一面,即使遭遇到不好的結(jié)果,也不會太失落,因為它原本就在你的預(yù)料之中。
記者:很多人覺得年齡越大幽默感越少,你有這種感覺嗎?
鄧超:我覺得是反的,小孩子哪有幽默感哪,只能說,年齡越大越不愛表現(xiàn)自己,以我來講,以前在一堆人里,我是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主角,讓所有人都聽我的那種人,但現(xiàn)在我就更愿意做一個傾聽者。
記者:過了而立之年,你還有什么夢想?
鄧超:從我的個性來講,我想的事都會去做,所以不能算是夢想,應(yīng)該算作計劃。比如我想有一個自己的小劇場,這事已經(jīng)在洽談中。我希望我的劇場一年三百多天都有演出,對話劇有夢想有熱情的人都可以上我那兒去演,有空了我也會上臺去過把癮。再就是想開一個書吧,我特別喜歡臺灣的誠品書店,上次去扛回來兩箱的書,我就想有那么一個場所,大家可以一起喝喝咖啡,看各種各樣的書,最好每天都可以像今天一樣,有那么好的陽光曬進(jìn)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