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劇照
影片海報
由新生代導演張唯執(zhí)導的關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電影《一個人的皮影戲》近日參加北京國際電影季第十五屆北京放映活動。影片摒棄了一切商業(yè)噱頭,講述了年逾古稀的第五代皮影戲傳人馬千里(李軍飾)為了給皮影戲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經歷了一系列的內心劇變與精神上的困苦掙扎、并最終在苦苦求索的過程中完成了從本我、自我到超我的心理升華的故事。
影片中,年逾古稀的馬千里是第五代皮影戲傳人,然而在貧困的大山里已經無人關注皮影藝術的窘境中,知音難覓的馬千里只得每日對著面前的幾頭牛表演。原本祥靜安逸的生活終被打破,一位教授的到來為皮影戲“申遺”帶來了希望,同時也喚醒了馬千里內心埋藏已久的欲望,這個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的老人開始邁步向前認識外面紛繁復雜的世界。然而,伴隨鮮花與掌聲而來的還有馬千里日益膨脹的虛榮心,當內心對皮影戲純粹的傳承初衷已經開始急功近利時,迷茫與失落也猝不及防地跟隨而至。古樸傳統(tǒng)的皮影藝術始終敵不過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人們一時的好奇與新鮮之后,又折回充斥著時尚與流行的樂園中,扔下老人一人與那些躺在箱子里的皮影。生活的藍圖連輪廓尚未勾好便已化為幻影,孤獨的老人無法面對外面世界的失望,最終還是回歸自己的舞臺繼續(xù)著無人喝彩的皮影戲。
影片以最底層的視角,用樸實的鏡頭細膩地演奏了一曲哀樂般的挽歌,試圖喚醒人們內心對即將遺失的傳統(tǒng)文化的緬懷和傳承信念的覺醒,也向我們展現了馬千里這位孤獨的文化行者,在現實的無奈和夢境的勇敢中經歷的本我、自我到超我的內心演變?!兑粋€人的皮影戲》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電影,更從皮影戲這一古老藝術的支脈折射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下遭遇邊緣化的尷尬困境,并細入肌理地剖析了一位老人曇花一現般的暮年生活為他帶來的內心以及精神上的劇變和困頓,發(fā)人深省。
該片導演張唯是新生代導演生力軍中的一員,剛剛憑借影片《北京草原》喜獲“G客G拍”大賽“最佳劇情獎”。值得一提的是,張唯生活在深圳這個中國商業(yè)浪潮的前沿城市,卻始終關注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并在當下文藝片幾乎無人問津的困境下,反其道而行之,將一部反映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當下商業(yè)化的舞臺中面臨傳承危機的影片搬上熒幕。
對于如此“不合時宜”的做法,張唯表示自己就是個民間藝術愛好者,并一直關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變過程。張唯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我只是表達一些自己的感受,電影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思想的載體,我想透過電影以人文關懷的角度,去剖析人的精神層面和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磨難、堅持、不屈不撓和引起的反思是我電影中追求的命題。”
或許正是因為身處在充斥著商業(yè)元素的時代中,張唯才更加體會到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與當下商業(yè)文明的劇烈碰撞中,遭遇到的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蛟S皮影戲只是偌大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支支脈,而通過電影表現古老民間藝術的遺失,影片將走向沒落、面臨垂死掙扎境地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那些依舊為這些失落的藝術努力奔走的人們,還遠最原始的模樣呈現給出來,留給觀眾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