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那些事兒之——主旋律電影的商業(yè)成敗
源起:時代文化的大勢所趨
受眾對于電影題材的選擇性欣賞,基于個體的興趣,而興趣點的產生,更深層次的源于個體的心理需求。在社會相對不穩(wěn)定,或處于變革的歷史階段,百姓更傾向于關注社會時事,更需要了解重大事件,但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會給人以安適的心理狀態(tài),受眾對于重大題材的關注就會淡漠。在相對安定的生存狀態(tài)里,電影觀眾很難產生對于重大歷史節(jié)點的求知熱情。于此同時,重大題材的表現,多數在審美上會給人以厚重感,宏偉的氣勢、大氣的場面、慷慨激昂的人物對白,都容易給受眾產生審美壓力。
在相對穩(wěn)定的時代背景下,平和的生活心態(tài),觀眾更傾向于娛樂性強、貼近受眾心理狀態(tài)的題材。因此,重大題材的電影表現受到冷落是社會發(fā)展的常態(tài)。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很難以橫向的大地域和縱向的大歷史的宏觀的角度考量藝術與個體的價值。當主旋律電影所表現的重大題材以原始狀態(tài)呈現于熒幕的時候,必然盡量表現題材的大體量原貌,而這對于受眾來說是有傳播障礙的。在主旋律電影的創(chuàng)作歷史中,我們清晰地看到,很多電影為了還原事件原貌,其表現手法更傾向于紀錄片,而且更多的注重事件,對于人物的內心情感挖掘不夠深刻,這樣的藝術表現是難以引起受眾的心理共鳴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電影構架了與受眾心理不同的思維體系。
娛樂性強、易于產生心理刺激的商業(yè)電影題材受到廣泛關注,因為商業(yè)電影具有易于理解、貼近受眾心理、產生傳播效果迅速的特點。而商業(yè)電影的大規(guī)模興起,也不斷擠占著主旋律電影的空間。主旋律電影想要突破商業(yè)的瓶頸,真正的實現它的價值,就應該從根本上考慮觀眾的心理需求,合理利用難得的重大題材,以有張弛有度、貼近受眾的藝術表現賺取觀眾的喜愛。任何藝術形式,只有取得了受眾的認可,才能體現出它的藝術價值,也只有如此,它才能擁有存在并不斷發(fā)展壯大的不竭動力。近年來,主旋律電影的飛躍期中,廣受觀眾喜愛的主旋律電影不斷涌現,不但在各大電影節(jié)上獲得豐碩的斬獲,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票房成績。
以近年來的話語獻禮片為例,我們就可以找出主旋律電影的成功之道在哪里。
下一頁:一、偶像路線,明星撐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