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網(wǎng)訊(文/云貓貓)當?shù)貢r間9月5日,威尼斯電影節(jié)進入了第六個比賽日的進程。在當日的主競賽單元一共亮相了三部電影,分別是倍受矚目的華語電影,許鞍華和劉德華二度合作的力作《桃姐》,熱門影片,瑞典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的第一部英文片《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以及美國獨立電影人托德·索倫茲的《黑馬》。
目前,威尼斯電影節(jié)賽程過半。據(jù)悉,電影雜志《每日銀幕》已經(jīng)給已經(jīng)上映的影片打分排名,臺灣導演魏德勝的《賽德克·巴萊》目前排名倒數(shù)第二,打分墊底的是試驗電影《炎夏》。而波蘭斯基的《殺戮》目前暫時排名第一。
此外,當日與觀眾見面的電影還包括:入圍非競賽單元的意大利紀錄片《這里的故事》(Questa Storia Qua)、入圍地平線單元的美國紀錄片《我是卡洛琳·帕克》以及入圍意大利本土電影單元的《馬匹》(Cavalli)等。1972年問世的意大利《權勢》也在老片回顧單元進行了放映。
最后預報一下次日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一樣也是三部,分別是英國新銳女導演阿德里安·阿諾德拍攝的《呼嘯山莊》,日本導演園子溫的新作《庸才》以及一部驚喜電影。在前日的新聞中,我們已經(jīng)報道過,這部驚喜電影將是華語片《人山人?!?。
《桃姐》——簡單就是美
許鞍華是華語電影界中少見的重要的女性導演,從影幾十年以來,雖然作品不多,但卻很能代表時代。而且許鞍華的電影在早年很多時候都有一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霸氣,到了晚年影片中“知識分子”的書卷氣又重了起來。她早年拍攝的《瘋劫》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中的代表作。后來拍攝的“越南三部曲”成為了時代的經(jīng)典。而之后,許鞍華在電影上進行了文學性的嘗試。隨著年齡的增長,許鞍華越來越安靜,而電影也帶有了一種華語電影界難得、少見的“小市民的煙火氣”。這種電影擺脫了高大全的形象,放棄了戲劇化的電影沖突,用一種簡單的筆觸描繪了普通人的生活。1994年的《女人四十》和2008年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都是個中翹楚。尤其是《天水圍的日與夜》,更是彰顯出了許鞍華的名導風范。因為要把握這么一種“四兩撥千斤”的小題材,絕非易事。
當日在威尼斯上映的電影《桃姐》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和《天水圍的日與夜》與《女人四十》非常相似的電影,講述了一個來自香港電影人李恩霖與家中女傭情同子母的真實故事。桃姐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從小就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在養(yǎng)父母家長大。戰(zhàn)爭期間,她失去了自己的養(yǎng)父。而她的養(yǎng)母則打發(fā)她出去工作。從十幾歲開始,桃姐就是梁家的仆人,別人都叫他阿桃。從那時起,他就是梁家的一員,目睹了這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一些被桃姐記住、一些則漸漸淡忘。在梁家服務了60年之久的桃姐現(xiàn)在在照顧梁家的小少爺——梁少,他在香港電影圈里工作,是梁家最后一個還留在香港的人。有一天,梁少收工回來,發(fā)現(xiàn)桃姐中風了,他把桃姐送到了醫(yī)院?;謴土松裰堑奶医阏f自己準備辭職,并且要搬到養(yǎng)老院里生活。桃姐搬進了老人院,并且和新的“家庭成員”漸漸熟悉了起來。梁少前來看望桃姐,他意識到了桃姐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傭人。梁少的媽媽從加州回來,收回了一件公寓房,并告訴桃姐這是她最后的家。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桃姐的身體卻急劇地變差……
雖然影片中的情節(jié)很少,但卻也給了許鞍華更多的描繪人們情感的空間。所以,她大可以把更多的經(jīng)歷放在對情感的描繪上,而不是去拍攝情節(jié)。當然,對情感的細枝末節(jié)的描繪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影片講述的雖是一個情感故事,但是許鞍華卻并沒有僅僅把情感當做唯一的內容來展示。在講述主仆情的同時,她還用自己的鏡頭展示了對社會問題的諷刺,比如說社會媒體對老人院流于形式的慰問;對生死問題的考慮,比如說桃姐知道自己已經(jīng)風燭殘年之時的豁達;以及對電影界人士的調侃與諷刺,因為劉德華在片中扮演的梁少就是一個電影界的人士??梢哉f,這部電影雖以情感為重,但是處處充滿了導演對生活的品味與觀察,充滿了小的笑點和狡黠的幽默。影片很簡單,但是這個簡單絕對不是簡陋與單調的“簡單”,而是一種不漏雕琢痕跡與匠氣的藝術韻味。如果套用“少就是多”來形容這部電影的話,那么它一定是“簡單就是美”。許鞍華自己說她很喜歡拍攝這樣的電影,她說,自己能制作這么一部電影,“我感覺到非常幸運,因為這部電影里有著我最愛的元素:真實的生活、紀錄片的質感、抒情的情節(jié)、幽默、悲鳴、非職業(yè)演員——而且還有超級巨星的加盟。”如果一個華語電影導演在六十余歲的時候,能有許鞍華這種淡定和悟性的話,那么對他和對影迷來說,都是一件幸事,因為我們能看到一個曾經(jīng)的新浪潮旗手在被時間和歲月沉淀之后的特色與藝術風范。如果每個導演都像徐克一樣,在中老年依舊在重復著自己年輕時候的花招、噱頭,而且還在退步的話,那么悲劇的不僅僅是票房和影迷,同時還是投資方和制片人的悲劇,也更是導演的悲劇。
現(xiàn)代口味的西方媒體和西方觀眾,對這種電影很顯然不會太感冒。而且許鞍華在他們之中的號召力顯然很有限,所以影片在西方媒體中的口碑雖然不錯,但影片顯然不是獲獎熱門。不管怎么樣,《桃姐》是不是獲獎問題真不大,我們所希望的是這部電影能在內地上映,因為《天水圍的日與夜》就與內地的銀幕擦肩而過,我們不希望再錯過這么一部寧靜的電影——雖然這種愿望實現(xiàn)的幾率非常渺茫。
下一頁:《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群戲和出色的改編
分享到:
【電影網(wǎng)】www.azyedu.com.cn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