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大年》雞肋喜劇脫離新片隊伍
雖然有翻拍,有前傳,但票房榜卻總是少不了喜劇片的身影。本周的《觀鳥大年》算是填補了票房榜上沒有純粹喜劇片的空白,但成績卻遠遠脫離了新片的隊伍。
《觀鳥大年》本周2,150家影院上映,票房成績333萬美元,排在票房榜的第九位。從影片的排名看,該片跟排在第三位的《怪形前傳》相隔了五個排名,可以說完全脫離了新片的隊伍。作為在榜唯一一部標(biāo)準(zhǔn)的美式喜劇,這樣的成績讓??怂构厩楹我钥?。該片改編自1998年馬克·歐布馬克西的同名小說,算是在劇本上不盲目有所出處,而且《生活大爆炸》中的大紅人“謝耳朵”吉姆·帕森斯也在片中客串了角色,奉獻出了自己的大銀幕處女秀。這樣一部有諸多賣點的喜劇竟然被遠遠拋離了新片隊伍,或許是本周北美票房出現(xiàn)的最讓人難以理解的事。
其實,如果仔細分析,影片票房不舉的事實也不難理解。該片是一部典型的伙伴式喜劇,
歐文·威爾遜、
杰克·布萊克、
史蒂夫·馬丁這三位爛仔喜劇的代表人物集體出現(xiàn)。有這幾位的出現(xiàn),當(dāng)然就少不了屎尿屁、葷段子、到處出糗這樣的情節(jié)。估計觀眾也一樣,從陣容上就早猜到個八九不離十,所以新鮮感、一探究竟的神秘感基本上不存在。而且近年來這種形式的影片層出不窮,什么
《嘿咻卡》、
《長大后》、
《熱帶驚雷》等等,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但這部《觀鳥大年》無疑是上面提到的那幾部中表現(xiàn)最差的,或許就是觀鳥的這個噱頭跟幾位伙伴的耍寶有些不搭。在這種觀鳥競賽中讓這些人物展現(xiàn)喜感,怎么想怎么感覺牽強。
“Big Year”在英語中的含義是觀鳥者之間的一種競賽。這種競賽的內(nèi)容是在一定的時間和地理范圍內(nèi),看誰觀察到的鳥類的種類最多。Big Year的比賽可以在一個州內(nèi)舉行,也可以在整個北美范圍內(nèi)展開。這種競賽從1934年就開始風(fēng)靡“鳥友”了,影片就講述三個男人參加捕鳥大賽時發(fā)生的種種趣事。
媒體綜合評分為C+,雅虎觀眾B,爛番茄新鮮度40%?!睹缆?lián)社》:“一部矯揉造作的伙伴喜劇。”《世界新聞》:“很粗糙卻很甜蜜的人文喜劇,展現(xiàn)出了父母、祖父母之間的那種的與生俱來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救贖。”《芝加哥太陽報》:“一部很有魅力的跟動物有關(guān)的合家歡電影,我發(fā)現(xiàn)尤其是今年,鯨魚啊,海豚啊神馬的特別多。”《芝加哥論壇報》:“電影都不如一只蜂鳥夠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