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德家的小女兒希拉最終嫁給了自己的姐夫
電影網訊(文/威尼斯電影節(jié)報道組) 9月1日,威尼斯電影節(jié)第4天,以色列影片
《填補空白》亮相主競賽單元。影片通過三場婚禮和一場葬禮,呈現出了以色列社會東正教家庭的文化和面貌,同時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于男女關系的思考和見解。影片無論是情節(jié)還是拍攝手法都異常簡單,但是其中所蘊含的真摯感情卻能直抵人心。
影片《填補空白》講述了哈希德家的小女兒希拉年滿18,已經選好了意中人準備出嫁。但是自己懷孕的姐姐不幸去世,留下了一個孩子和自己的丈夫尤罕。為了能留住孩子,希拉的母親希望能夠將小女兒嫁給姐夫尤罕,填補姐姐留下的空缺。
有人曾經說,婚禮和葬禮是表現一個社會的文化最好的地方,《填補空白》可以說很好的驗證了這句話。影片利用三場婚禮,很好的將一個東正教家庭所處的社會的文化,呈現到觀眾的眼前。片中男性的黑色禮服,圓形的帽子和長長的鬢角的小辮,各種禱告和儀式,無不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這是一個虔誠的宗教社會的宗教家庭,同時這是一個絕對服從傳統的家庭和社會。
而當剛滿18歲,正是戀愛的最好時間的希拉面對嫁給意中人,還是嫁給自己的姐夫這樣的抉擇時,其掙扎和糾結更加讓觀眾關注。而當希拉最后選擇了后者時,可能有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結局太不公平。但是這樣的選擇恰恰最能體現導演對男女關系極具深度的見解,雖然不是一見鐘情或者戰(zhàn)栗的初戀,但是一對男女在特殊情況下,心靈漸漸靠近的過程,是一樣美好的。
影片的拍攝手法可以說異常的簡單,首先是平鋪直敘毫無花活的故事講述,然后是幾乎全程的室內拍攝。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極淺的景深和極緊的景框,每個鏡頭僅能容下一張清晰的面孔;極緊的景框將人物牢牢鎖定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中,而出現多人常綿師這種感覺尤其強烈,這些似乎在暗示觀眾,這些人雖然困于傳統之中,但是同時也在家人和朋友的保護圈內。
有意思的是,同天上映的美國影片
《大師》有著復雜的敘事和極盡癲狂的表演,而《填補空白》卻用最簡單的故事和最簡單的手法,一樣打動了銀幕前的觀眾。
電影網評分:4.0分
高潮:
希拉身穿傳統婚紗,前后搖晃背誦著經文,母親和其他女性親友紛紛來祝福。希拉以笑臉相迎,抬起頭來時卻哭花了雙眼。屋外自己的新郎走了進來,正是死去的姐姐的丈夫尤罕。后者為希拉披上白色的蓋頭,眾人退出房間,主觀鏡頭,燭光退去黑暗降臨。
加分:
包括主角在內的所有演員,似乎都是非職業(yè)演員,百分百的本色出演。
神來一筆:
影片所有的鏡頭中,都用了一種類似于柔光的效果,所有人和事物都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光暈,似乎所有的一切都發(fā)生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