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與奧斯卡10年愛與恨 風(fēng)向標到底還準不準
2011年
68屆金球獎 83屆奧斯卡
重合獎項:
《更好的世界》(最佳外語片)
獨家點評:
這一年的金球獎和奧斯卡產(chǎn)生了重大的“差別”——這種差別,體現(xiàn)的并不是影片質(zhì)量好壞,而是兩個獎項,兩撥評審的口味、價值取向和對電影的觀念的不同。你可以批評說奧斯卡的品味的口味落后于整個時代,是一群老朽;金球獎的評委還是走在時代的前端——但是請別忘記,當金球獎把最佳影片的殊榮給了《阿凡達》的時候,奧斯卡卻依然選擇了《拆彈部隊》。不消說,2011年全年最受矚目的影片就是
《社交網(wǎng)絡(luò)》。這部電影對白犀利、語速極快、插敘和倒敘的敘事手法使用得當,算得上是當代電影的杰作。而且,
大衛(wèi)·芬奇還把這個“某個不存在的網(wǎng)站”的發(fā)家史拍攝成了一部希臘悲劇式的作品。一個人在慢慢消除干凈異己和同伴,獲得了最大的權(quán)力、成為霸主的時候,他卻成為了全世界最孤獨的人。而奧斯卡選擇出來的
湯姆·霍伯和他拍攝的
《國王的演講》則緊扣“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重要講話”這個事件,用事無巨細的白描式的描繪,表現(xiàn)了喬治六世的一段生活,屬于極為古典的影片。這兩部電影,雖然誕生于同一年,但是卻分屬兩個時代,中間的鴻溝,其實就是電影的發(fā)展,和每個人對電影的理解角度問題。
表演類獎項和最佳外語片,金球獎和奧斯卡出奇地一致。其實,無論是《黑天鵝》的娜塔莉·波特曼還是《國王的演講》中的
科林·費斯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現(xiàn)。前者童星出身,自然不用多說;而后者一直是一個“男花瓶”。自從
《單身男子》為其拿下威尼斯的影帝之后,科林·費斯便走上了“演技實力派”的道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條路他走的很不錯。獲得最佳外語片的
《更好的世界》來自丹麥名導(dǎo)
蘇珊娜·比爾,他打敗的對象包括那部驚世駭俗的希臘電影《犬齒》和墨西哥片
《美錯》。
下一頁:2012年《藝術(shù)家》大獲全勝 金球風(fēng)向標顯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