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背后的幸福線》海報
大衛(wèi)·O·拉塞爾憑借《烏云背后的幸福線》獲得角逐最佳導演的機會
背后解讀:放棄“姜戈”轉投“烏云” 一場華麗麗的表演賽
為了理想而放棄“前途”,是好萊塢每天都會上演的保留曲目,但是像哈維·韋恩斯坦這種經(jīng)驗如此豐富且習慣于審時度勢的電影巨頭,真的沒有預見到昆汀會因為遲交DVD拷貝而錯失最佳導演角逐資格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讓我們看看在媒體面前痛心疾首的韋恩斯坦,心里打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如意算盤。
哈維·韋恩斯坦的這一決定應該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的反復考量與權衡的。其中的奧秘就在于同樣由韋恩斯坦影業(yè)制作、哈維擔任制片人的影片:
《烏云背后的幸福線》。這部影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nèi)的8項奧斯卡提名。韋恩斯坦對此無疑有著自己的“小九九”,你也可以說他是從公司未來的發(fā)展角度去看待和安排這次頒獎季整體的運作的,他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在了自己的身上,既能第一時間安撫愛將,還避免了一場非常消耗戰(zhàn)斗力和實力的同門之爭——其實韋恩斯坦的潛臺詞是,《烏云背后的幸福線》背后的主創(chuàng)力量
大衛(wèi)·O·拉塞爾,奪取最佳導演的機率要比昆汀高得多。
下一頁:昆汀之愛:不容忽視的吸金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