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喜劇的唇槍舌戰(zhàn)成了最大看點之一
愛情喜劇所需特點之:“瘋癲喜劇”時代諧趣對白
像那些火爆的美劇一樣,發(fā)源于“瘋癲喜劇”的都市愛情片一直保持著“聽覺大于視覺”的特點。不同于以演員表演為主導(dǎo)的喜劇類型,愛情喜劇的精華全都在機智幽默的對白上。而由于該類型影片都以女性為主導(dǎo),因此女孩在片種滔滔不絕的進(jìn)行內(nèi)心獨白,或是與其他人的唇槍舌戰(zhàn)成了最大看點之一,恐怕這也是男人們永遠(yuǎn)對這類電影提不起興趣的原因。
女人不停“叨逼叨”電影有很多,但好萊塢電影中的女主角大都將重點集中于女孩的自我分析,和自我定義上。比如經(jīng)典的《當(dāng)哈利遇上薩利》,還有電視劇改編的
《欲望都市》,以及一群女人互相“叨逼叨”的《其實他沒那么喜歡你》等,這些影片如果不開聲音就根本只剩下了“美女美鞋和美包”,但一旦打開聲音就成了“人生的導(dǎo)師”和“靈魂的燈塔”。這個特點要求影片的編劇必須有不落俗套的幽默感、罵人不帶臟字兒的損人能力、針砭時弊影射社會的勇氣,以及強大的自嘲精神,因此對編劇的文化水平和觀察生活的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即便在人才濟濟的好萊塢,也不是隨便耍耍小聰明,天馬行空的一番就做的了愛情喜劇的編劇的。這也是我國愛情喜劇片一直以來最大的缺失,我國大多數(shù)電影之所以顯得空洞乏味脫離實際,就是因為編劇朋友們都在意淫離奇的愛情故事,卻完全無法把握生活的脈搏。
相比之下,薛曉璐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對“瘋狂臺詞”的嘗試值得表揚,湯唯飾演的北京大妞兒角色所必須的話嘮精神在導(dǎo)演的筆觸中體現(xiàn)的不錯,無奈湯唯的表演水平有限,令臺詞的精彩度打了折扣,除了“我有包兒”的段子之外,其余原本不錯的臺詞都被吳秀波一兩撥千金的幾句發(fā)言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