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子彈》導演羅志良(資料圖)
【死磕派】羅志良:法治比人治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羅志良執(zhí)導的《消失的子彈》獲得本屆金像獎12項提名,雖然最終鎩羽而歸,但也許更重要的是,羅志良已經通過這部電影表達了他想說的信息——法治一定比人治重要,雖然要實現這個理想很難,但他選擇堅持公義,就如電影里面劉青云[微博]的角色。而這也是他心目中香港電影所體現的精神,“《消失的子彈》里面我想說的是公義。到底是人最重要,還是法制重要?不是我選,是我相信,法制重要。很多觀眾覺得謝霆鋒的角色不應該死,因為他是正義的,而且他是站在人民這邊的,但他用一個不合法的手段改變世界,單憑他一個人來決定這么大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就等于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我們怎么衡量對與錯,那就是法制。無論謝霆鋒有多對,如果謝霆鋒還沒死,后來當了警察局長,有可能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當你拿到權力以后人會變的。你真的有一個很大的愿望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是當你拿到權力以后人會改變的。我們只能保證當你拿到這個權力以后,怎么能不會犯錯,而法制是最重要的標準,如果由一個人來決定事情,這是人治,不是法治。你問香港的價值觀是不是公義,我不知道,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這是我想要說的。”
羅志良說自己從來沒有回應過觀眾的質疑,但他唯獨回復了一個16歲的學生的帖子,“我想給他一個觀念就是法治比人治大。我不希望他這么小的年紀,就形成了人治的觀念。”
羅志良直言《消失的子彈》營造的是一個理想世界——追求公義,這是香港電影的精神,也是全球共同的理想,“我知道這是現實里不會發(fā)生的。但是在我夢想里面,這個世界是存在的。我一直說年輕人就應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知道這條路是孤獨的,很難走。我不是說中國,我是說全世界里面,就像貪污,你認同它還是不認同,如果你不認同這個東西你怎么改變?雖然改變很艱難,你還是應該相信這個存在。很難走,但是還要走。”
下一頁:周顯揚:電影不應劃分界限,低頭做事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新聞:
金像獎評論:《寒戰(zhàn)》大勝卻溫暖不了香港電影
《寒戰(zhàn)》9獎平金像紀錄 梁家輝、楊千嬅分封帝后
楊千嬅喜獲最佳女主情難自禁 流淚哽咽忘詞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