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次也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展映
本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經典影片修復成為媒體和影迷關注的焦點,從引發(fā)一代人青春回憶的
《陽光燦爛的日子》到記敘港人心路歷程的
《甜蜜蜜》經典影片的數字化修復,讓這些藝術精品再次煥發(fā)了蓬勃生機。電影近十年來經歷了從膠片時代到數字時代的技術變革,目前全世界范圍內,主流電影院線基本上已經完全淘汰了膠片放映,膠片記錄的精彩影片如何延續(xù)成為世界電影界的難題,威尼斯電影節(jié)推出的經典影片數字化修復,正是要完成這一巨大文化傳承任務的一種努力……
技術難題.“安全膠片”危險重重
記者了解到,要完成影片從膠片到數字的轉化,首先面對的就是很大的技術難題。在電影節(jié)上記者采訪到一位相關的技術專家,“大家都看過朱塞佩-托納多雷那部經典的
《天堂電影院》吧,片中老放映員阿爾弗雷多放電影時膠片突然失火,多虧了多多奮不顧身地沖進放映間拯救了他。過去的電影膠片是硝酸片基,是很容易著火爆炸的,據說一公斤膠片的爆炸威力就等同于一公斤的TNT炸藥。今天的“安全膠片”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這些膠片隨著時間的延長會不斷發(fā)生各種物理化學變化,即便是恒溫恒濕的庫房保存,也只能延緩它們的衰老,不能完全制止它們酸化、變質。膠片和人一樣也會生病,尤其怕得上一種名為“醋酸綜合征”的傳染病。電影資料館片庫的職工在檢查膠片庫的時候,經??梢月劦揭环N刺鼻的酸味,這時就要抓緊對影片進行通風處理,給膠片片盒墊上特制的“防酸吸紙”,否則不用多久,電影膠片就會慢慢化為一盒粉末。
膠片修復.無利可圖的生意
雖然不少經典電影躺在膠片庫里慢慢老化,但是數字修復和轉化的工作卻進展緩慢,本報記者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采訪了著名導演
陳可辛,談到電影的膠片修復,他認為目前最大的障礙,是數字修復投入巨大,但基本無利可圖。“我覺得一個是經濟的原因,修復《甜蜜蜜》花費接近一百萬人民幣,可能對很多人來講會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因為這個電影能夠賺的錢都賺了,已經沒有任何商業(yè)的利益。第二是觀眾沒有需求,很多電影也沒有那么多次數和機會再拿出來在大銀幕開發(fā)。我小時候就常常在電影院看到老片重放,我們現在什么都有:錄影帶、DVD、電腦下載,沒有人要到戲院看老片,導致沒有需求。”
膠片的春天.需要藝術電影院線
陳可辛認為:“我覺得生意就是一定要看利潤、看回報。我這次的修復還不是完整的修復,就已經花了上百萬元,有多少人會拿百萬出來修復?而且你修復了之后,現在發(fā)行的空間很小,新片都沒有排片,更別說老片了。我希望像安樂做的百老匯電影中心那樣的藝術院線能在國內興盛起來,再就是
吳思遠先生修復
《新龍門客?!?/a>重新上映也是一種方式。這部影片是在我們電影資料館進行數字化轉換和修復后,存放在數字電影節(jié)目管理中心,吳思遠隨后追加投入幾百萬對其進行藝術加工,重新制作了某些鏡頭,重新配音配樂,最終才得以上線,重新煥發(fā)了商業(yè)價值。”
在采訪中,很多專業(yè)人士認為,如何更好地開發(fā)利用好老電影的版權效益,才是修復老電影膠片得以實施的關鍵,“只有像歐洲和日本那樣建立比較完善的藝術電影院線,讓老電影找到自己的市場,形成產業(yè)鏈就可以永不休止地創(chuàng)造效益,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好這些人類歷史的忠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