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暮光之城》終結(jié)篇獲青少年選擇獎7項大獎
透視美國青少年選擇獎:游離在反叛與保守之間
八月剛過,青少年選擇獎在洛杉磯掀起的時尚狂浪仍余韻未散。青少年選擇獎是美國福克斯電視臺每年暑期都會舉辦的盛會,其最大的特色是參與投票的都是13-19歲的孩子。今年第15屆青少年選擇獎暮色系列完結(jié)篇
《暮光之城4:破曉(下)》包攬7大獎項居電影類榜首,羅根·勒曼的
《壁花少年》也獲最佳劇情電影等3項大獎。
《鋼鐵俠3》糖泥、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貓女安妮·海瑟薇獲最愛男女演員。
《暮光》的全勝可見吸血男神果真迷惑了大把青少年不諳世事的玻璃心。一樣被批“腦殘片”,好萊塢可沒有大肆“我們民族的年輕人已全面浸泡在沒有營養(yǎng)的肥皂水里”之類評論,那是一種進能槍炮侃政治,退能腐基戀美色的坦坦然,末了還喜滋滋頒個青少年獎鼓勵一番。事實上《暮光》系列作為青少年電影也算極佳傳統(tǒng)教材了,抹去吸血鬼恐怖色彩,男女主不僅沒有任何反叛動作高姿態(tài),反倒表現(xiàn)出對父權(quán)主義,對家庭親情主流意識的認(rèn)同,對自我欲望的克制和對社會秩序的遵守。這與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好萊塢青春片延綿下來的主人翁反叛頹廢的形象決然不同。
愛瑪·沃森、羅根·勒曼帶出許多敏感爭議內(nèi)容
另外,獲最佳劇情電影的《壁花少年》也令人印象深刻,羞澀孤僻有童年陰影的自閉男主查理大概讓不少宅男感同身受。作為成年人眼里“不成熟的存在”,青少年實現(xiàn)扮演成人角色的理想愿望與現(xiàn)實窘境產(chǎn)生差距時,造夢型觀影體驗就是獲取緩和安慰和釋放的最好場所。青少年成長之痛被銀幕重復(fù)刻畫太多遍,到底要回歸成長正題才對味,同志亂倫嗑藥斗毆,老派搖滾帶出青春元素全匯聚,之后要升華主題結(jié)痂蛻皮,才會讓你覺這種惺惺相惜的角色人物還是相對可愛。
青少年電影里有些夸張元素是直面推動迷途知返的自我認(rèn)知,但也有刻意無限放大墮落成過分放縱以警醒之流,比如3月份哈莫尼·科林的
《春假》。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放浪形骸光怪陸離的《春假》就是活色生香過了頭。貫穿全片的性愛派對不停渲染,荷爾蒙氣息毫不客氣撲面而來,流光溢彩地下掩蓋著的黑色青春張牙舞爪。調(diào)和文藝的調(diào)子深入骨髓,嘈雜狂躁的淋漓暴力極盡之后,再給你留點青春的迷離和五味雜陳。在反叛和保守之間,各自解構(gòu)各有千秋。
下一頁:國外青少年電影“進門難” 國內(nèi)市場空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