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經(jīng)
揭秘《歸來》的聲音玄機 稱張藝謀看不起好萊塢大片
《歸來》是國內(nèi)電影史上第一部采用杜比全景聲的文藝片,其實這樣的技術(shù)規(guī)格一般會運用在視效大片中,很難想象一部文藝電影也會用采用這種方式制作。對此,陶經(jīng)為文藝片鳴不平,“憑什么說《歸來》就不能做全景聲?全景聲會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人物浸泡在聲音營造的氛圍下會特別鮮活!”陶經(jīng)說到激動處,更透露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dǎo)演,完全看不起好萊塢大片的程式化。
1905電影網(wǎng):這部電影的聲音很細膩,都很有年代感,制作起來困難嗎?
陶經(jīng):整個聲音都是要把生活中點點滴滴在電影中反映出來,讓觀眾跟人物在影院里邊呼吸到那個時代的空氣,體會到那個時代的氛圍。做《歸來》的聲音可以說是非常精心的一種設(shè)計下的創(chuàng)作,所有的聲音,包括咳嗽聲、樓道里邊爺爺和孫女的聲音,旁邊隔壁鄰居切菜的聲音,不同時代里唱起的歌……去年大年夜我們還在錄音。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大眾回歸到最最真實的一種場景。在這個影片當(dāng)中有很多的段落,都是用我父母當(dāng)年花27塊錢給我買的那個收音機錄制的,可能有很多觀眾在看片時沒有哇哇大哭,但我認為他們動心了!
1905電影網(wǎng):制作音樂的時候,會和張藝謀有分歧嗎?
陶經(jīng):這個電影是非常個人的一部電影,所以在整個創(chuàng)作當(dāng)中基本上我和攝影師(趙)小丁都是盡力地去靠近張藝謀一個人的想法,這樣的作品才最漂亮、最好看。一個文藝電影,我們知道創(chuàng)作的一些方法和原則。
1905電影網(wǎng):哪個場景是反復(fù)修改最多的?
陶經(jīng):張藝謀和我一直為陳道明在第一次雨夜中去敲鞏俐的門這場戲討論,五次敲門的聲音,多輕多重?時間是什么樣的?每一次敲門應(yīng)該接鞏俐什么樣的反應(yīng)鏡頭。由于采用了杜比Atmos(全景聲),使得五次敲門聲,哪怕在輕都能體現(xiàn)出來。我記得特別清楚,第一次敲門要讓它含糊,鞏俐在屋里疊被子,你會相信鞏俐是分辨不出來是不是有人敲門的。當(dāng)?shù)诙?、第三次敲門聲開始逐漸清晰的時候,那就是鞏俐面臨開門或者不開的選擇,加上鞏俐很好的表演,使得在精心設(shè)計下的這幾次敲門聲,我認為很不錯。
其實這種例子在這樣的文藝電影中還有很多,音量高一點顯得煽情,低一點作用就沒有了。這次我們跟張藝謀導(dǎo)演也有一個共識,就是一定要控制,我們再也不能對中國的老百姓亂煽情了,這是很不對的。
1905電影網(wǎng):但觀眾看商業(yè)片和好萊塢大片多了,可能您做了很多細致的東西,但是觀眾根本聽不到,會不會覺得有些失望?
陶經(jīng):要教會觀眾去品這種東西,不光是《歸來》,以后有更多好的電影,你要學(xué)會去看它的畫面,去聽它的聲音,這你不是在家里弄了個DVD,在那兒塞著半個耳機在看的東西,這是電影的魅力,這也是我們對觀眾的一個期待。
其實我們78班看不起好萊塢大片。好萊塢的電影已經(jīng)程式化了,包括它聲音的做法。其實有好多好萊塢的電影做得非常精良,也很有創(chuàng)造力,但由于他們過于程式化,你會感覺音色都相近,氣氛都相同。
下一頁:錄音工作學(xué)問大 錄音師原來≠調(diào)聲音大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