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女孩》劇照
【歐美】
傷殘病患、血腥暴力、LGBT:熱衷價值輸出,頒獎季的寵兒
近年來歐美的真人改編電影其實有不少就是我們常說的“傳記片”。比如上屆奧斯卡大熱作品《模仿游戲》、《萬物理論》,這一屆的《喬布斯》、《丹麥女孩》,今年在中國內(nèi)地上映的《云中行走》、《飛鷹艾迪》。
這類電影更多側(cè)重“真人”生平,往往從人物的某一個階段開始,講述其一生中的重大時刻。也許是近些年來歐美觀眾越來越重口味,這類傳記片往往選擇一些比較獵奇的名人故事進行改編。
上述六部作品原型分別是現(xiàn)代計算機之父圖靈、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創(chuàng)建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丹麥畫家埃納爾·韋格納、法國鋼絲藝術(shù)家菲利普·帕特、英國跳臺滑雪名將艾迪·愛德華茲。這些人物在改變歷史的同時,又分別因為同性戀、傷殘、暴躁孤僻、變性、背叛朋友、一根筋而顯得十足“怪咖”。
《荒野獵人》人物原型休·格拉斯(Hugh Glass,1780–1833,右)是美國歷史上一位真實存在的拓荒者
可以說這樣的反差已經(jīng)很戲劇性,足夠吸引觀眾走進影院。而大牌演員的加盟更是錦上添花。演員們在這種與本人形象差距甚遠的角色上也有比較大的發(fā)揮空間,出演此類影片幾乎就是奔著得獎來的——上述四部奧斯卡熱門電影中就有兩部都是“小雀斑”艾迪·雷德梅尼出演的,《萬物理論》直接讓他在上屆奧斯卡稱帝,《丹麥女孩》也讓他入圍本屆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或許應(yīng)該是女主角?)。
而在《荒野獵人》和《聚焦》這樣更多側(cè)重“真事”的改編電影中,事件本身的獵奇屬性更加突出。前者是一個血淋淋的復(fù)仇故事,小李子被熊虐、生吃牛肝、全裸入馬腹;后者則是揭露一個神父性侵兒童的變態(tài)丑聞,其駭人聽聞的程度足以動搖美國不少天主教徒的宗教信仰。
《聚焦》劇照
盡管上述電影口味都不清淡,但它們所表達的觀念卻和歐美國家所宣揚的提倡個人價值、保護弱勢群體、追求正義和真相、反對宗教強權(quán)等政治正確議題一脈相承。由于真實人物和歷史事件本身的影響力與電影相得益彰,這類作品作為歐美社會價值觀輸出的屬性其實更加明顯。
不過在中國內(nèi)地,目前只有《荒野獵人》借助小李稱帝奧斯卡的熱點斬獲了較高票房,截至4月12日,這部作品票房已達3.76億,成為內(nèi)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奧斯卡非視效類影片。反觀《模仿游戲》淪為去年暑期檔票房炮灰、《云中行走》只賣了9000多萬、《飛鷹艾迪》成為今年頭號票房慘案??梢姮F(xiàn)階段,我國觀眾多數(shù)還是更喜歡視效大片,來自歐美的真人改編系電影“叫好不叫座”的現(xiàn)象短期內(nèi)難見好轉(zhuǎn)。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guān)注電影產(chǎn)業(yè)的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