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曾嘗試線上發(fā)行
【關于文藝片進入市場 虛擬院線可行嗎?】
其實方勵的這次吶喊,是任性,也是無奈。但這種無奈之舉挪到今后的其他文藝片當然不能復制,那么,文藝片在現階段,它們的出路在哪?線上發(fā)行、長線放映、虛擬院線等這些與互聯(lián)網相關的各種新方式,是否能夠為它們帶來更多收益呢?
Q4:關于這部電影,有沒有在長線放映和線上發(fā)行方面有什么合作?有想過虛擬院線的可操作性嗎?
方勵:長線放映是這樣,我們在團隊研討的時候,畢竟發(fā)行不是我牽頭,我是主持大家來運作這件事情,當然我在日程上已經都提過,就是說長線發(fā)行去選擇有這個長線放映經驗、以及在他們的社區(qū)范圍、有觀眾群體的這種影院。
但是因為秘鑰到期還早,還有三個禮拜,所以現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把它放到執(zhí)行動作上面來。
再比如說在線放映,首先我們要在院線有過公映、觀眾有過反饋可能未來才會去做線上的放映,就是網絡版權。但這個工作呢是一個常規(guī)的工作,我們就不參與了。
其實我跟劉勇(格瓦拉的CEO)在前年杭州青年電影節(jié)的時候,我給他就提過“虛擬院線”,他說他們也在考慮。我說你完全可以利用影院的非黃金時間,甚至是無效時間把它用起來,就像組織團購一樣,然后你在線上把它變成一個“虛擬院線”,來放這些獨特的電影,不是大眾的電影,因為你用的剩余時間嘛,而且我說你的票價也可以往下浮動,然后你可以采用團購的方式實現。我們在發(fā)行上一部李?,B導演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時進行過這樣的嘗試,但是這一次,對待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這樣一部電影,我覺得它分量太重了。要對這個電影負責,因為我們是外人,我們是義工,所以反而覺得責任更重大,就主要由專業(yè)的影聯(lián)傳媒來把關發(fā)行。
寫在后面的話:
已經63歲的方勵講話很實在,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和任性,讓我們能夠真的了解這當中的辛苦和不易。我們這幾天也與院線、影院經理、產業(yè)觀察者等在不同崗位的業(yè)內人士們聊了很多關于這件事的看法,探討文藝片在電影市場之路的問題都有什么、應該如何走。明天會繼續(xù)推出獨家深度解讀,敬請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電影產業(yè)的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