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自導自演《三笑之才子佳人》
《瘋岳撬佳人》之前,真正敢把自己扶正的只有郭德綱,自導自演非常厲害,可惜電影院不是德云社,觀眾并不買賬。再往后數(shù)就是曹云金了,但票房還不如自己的“師父”。不夸張地說,郭德綱、曹云金、白凱南等人主演的電影,票房加一塊兒都不會比一部《瘋岳撬佳人》多。
《瘋岳撬佳人》可以說是一舉改變了相聲演員主演電影“叫爛不叫座”的歷史,有望重現(xiàn)這一“神跡”的《歡樂喜劇人》、《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也在路上。再加上戲約不斷的賈玲、王自健等人,相聲演員百花齊放的盛世真得來了。
鐘少雄另一部著名作品是《嘻游記》
跨界變“越界” 相聲演員如何突圍?
相聲演員跨界演電影早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他們主演的電影賣座才是新鮮事,叫好又叫座那就更新鮮了。“接片必爛”是相聲演員自身問題,還是電影題材問題呢?可能兩方面原因都有。
首先來看相聲演員接演的電影作品——清一色的喜劇,從題材上看,好的喜劇本來就比較稀少,一年下來也沒有幾部。而相聲演員合作的對象又多是一些口碑欠佳的導演,如《瘋岳撬佳人》的導演鐘少雄、《大話天仙》的導演劉鎮(zhèn)偉,前者炮制過惡評如潮的《嘻游記》,后者炒了大量餿飯。
《三笑之才子佳人》劇照
從相聲本身來講,它屬于說唱藝術。相聲演員的表演方式與話劇演員、電視演員有所不同,相聲演員在抖包袱時表情也會隨之改變。相聲演員將這種夸張的表現(xiàn)方式先驗性地帶到了電影表演中,比這種表演更加致命的是將相聲的創(chuàng)作方式應用到電影創(chuàng)作中,比如說《三笑才子佳人》。
相聲演員之所以能夠進入電影行業(yè),是因為他們這群人太火了。能火進真人秀,就能火進大銀幕,從資本角度上講無可厚非,但從電影創(chuàng)作角度卻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觀眾不喜歡銀幕上出現(xiàn)相聲的表演方式,也不喜歡將相聲段子簡單視覺化,可是相聲演員不表演相聲、不講段子,那還有賣點么?這似乎是一個兩難的困境。
加上大多數(shù)相聲演員的形象都可以歸到丑角,在演技蛻變之前并不適合扮演絕對主角,但是顯然又沒人愿意退回到簡單客串的時代。
《沒事偷著樂》劇照
如果把時針撥回到上世紀末,重新審視下馮鞏主演的幾部經(jīng)典電影——《站直啰,別趴下》、《埋伏》、《沒事偷著樂》等,似乎能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窮酸善良的小人物可能是最適合相聲演員的角色,當然這也必須以放棄相聲表演方式為前提。
在將來的銀幕上,依然會見到大量的相聲演員,希望他們自己能夠與電影創(chuàng)作者一道找到合適的定位,成為一部電影中的亮點,而不是黑點。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