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上帝敲碎了星河上最亮的星座,20顆星墜落人間,閃耀夜空,光撒大地。塵埃落定后破土而出的城市叫巴黎。嘗盡了咖啡的苦澀與香醇,收齊塞納河給我悲傷與歡喜。
拿出地圖,我想要了解這城市的一切,我大步向前開始了新的冒險,我將第一次踏足陌生的街道,我想買一捧鮮花給我自己,寫一張明星片給遠方的她。戴上耳機響起了《巴黎,我愛你》的音樂,我沒有向導,但是我?guī)е貓D跟著大師的足跡,想了解蔚藍星球上的夢想國度。
下一秒,下一個轉彎,下一次目光接觸,我期待著會發(fā)生什么。
Bonjour~《跟著電影去旅行》
第三站(上)—巴黎街區(qū)探尋純碎之情
《巴黎,我愛你》做為2006年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影片,在沒上映之前就備受關注,由24位風格各異的導演拍攝的18部不同類型的短片,繪制了一一幅遍及巴黎各個角落的人情風景畫。
【巴黎,我愛你 Paris, je t'aime 】 (2006)
顧倫德·查達哈 / 文森佐·納塔利
編劇: 格斯·范·桑特 / 伊桑·科恩 / 喬爾·科恩 /
杜可風 / 阿方索·卡隆 /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
湯姆·提克威 / 亞歷山大·佩恩 / 諏訪敦彥 /
西維亞·喬邁 / 韋斯·克雷文
主演: 朱麗葉·比諾什 / 威廉·達福 /
熱拉爾·德帕迪約 / 瑪吉·吉倫哈爾 /
亞歷山大·佩恩 / 李昕 / 伊里斯·麥康利 /
布魯諾·波達里德斯 / 史蒂夫·布西密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 德國 / 列支敦士登 / 瑞士
語言: 英語 / 法語 / 西班牙語 /
漢語普通話 / 阿拉伯語
全新的角度,多元化的文化匯聚,《跟著電影去旅行》第三站就讓我們跟著風格各異的導演(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探索平凡且純粹的巴黎。
巴黎分區(qū)地圖及本文出現(xiàn)地點標注
蒙馬特區(qū)(十八區(qū))——Montmartre 寂寞芳心
開篇第一個故事,法國本土導演布魯諾·波達里德斯就選擇了巴黎最負盛名的藝術街區(qū)——蒙馬特高地,為我們講述了在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巷陌中兩個寂寞心靈的相遇——
條件良好的中年才俊在詫異為什么自己會單身的時候,正好碰上了身體不適暈倒在他車邊的女生,兩人以此為契機相識,也溫暖了彼此。
這世間成雙成對的人那么多,為何偏我孤身一個?當你這樣感嘆的時候,不要著急,或許緣分就在轉角等你。
蒙馬特高地藝術氣息濃厚,任何一處場所均能成為完美的電影取景地。被無數(shù)導演青睞的圣心大教堂就在這個區(qū)內。
圣心大教堂建立于山丘之上,整體海拔較高,是除埃菲爾鐵塔之外巴黎第二個制高點,只要站在教堂前就能把大半個巴黎盡收探底~登上教堂中心最高的穹頂還能看到方圓50里的景色~
偷偷告訴你 這里還是情侶擁吻圣地
塞納河沿岸(第五區(qū)) Quis De Seine—— 跨越宗教阻隔,情定塞納河畔
第五區(qū)也被稱為“拉丁區(qū)”,有先賢祠、和索邦大學、法蘭西學院這種著名的學院,也有博物館、紀念碑、書店,是文化、藝術、學術氣息最濃厚的地區(qū)。
女性導演顧倫德·查達哈在這個短片中巧妙的探討了自己對種族宗教矛盾的思考——男孩因為純粹的愛慕去幫助跌到的清真女孩,他沒有因為女孩的黑頭巾而產生種族宗教的隔閡。
塞納河清澈的河水似乎也映射了兩人的純粹愛情
短片結尾處,鏡頭特寫了男孩望著的清真寺大門,這樣的處理無疑為兩人的愛情蒙上了宗教問題的陰霾。
但是當女孩的爺爺出來后主動邀請男孩同行,并和男孩交談,讓所有的擔心都伴隨著最后的配樂煙消云散。
巴黎是一座古老的藝術之城,多種文化相互碰撞才造就了今日的巴黎,而純粹與包容正是顧倫德·查達對巴黎文化氛圍的期許。片中女孩爺爺對男孩說“了解歷史是十分重要的,”恰巧,在拍攝地“拉丁區(qū)”剛好有一座包含歷史滄桑感的建筑——先賢祠。
先賢祠于1791年建成,是一座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被稱為“偉人的公墓”,里面安葬著盧梭、伏爾泰、雨果等共72位對法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
瑪黑區(qū)(第四區(qū)) Le Marais ——怦然心動
以主流影片《心靈捕手、《大象》等影片為眾人所知的導演格斯·范·桑特,一直是同性戀題材中的佼佼者,而他這次就選擇了瑪黑區(qū)這個巴黎著名的同性戀區(qū)。
在短短6分鐘的時間里,講述了兩個異國少年間的怦然心動。
愛情總是能打破一切的,即使我們語言不通,但是一個眼神之間的碰撞,我就能感受到你對我致命的吸引力。
“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你”。在不相信愛情的人那里,這是一句爛俗的搭訕用語。而當愛情轟然降臨之時,才明白這句話飽含怎樣的誠意與不可思議。
我要找到你 我要奮不顧身的跑向你
瑪黑區(qū)除了是同性戀區(qū),同時也是巴黎有名的時尚文化區(qū),被稱為“現(xiàn)代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就坐落在這個區(qū)內。如果說盧浮宮博物館代表著法蘭西的古代文明,那么“蓬皮杜文化中心”便是現(xiàn)代巴黎的象征。
蓬皮杜藝術中心由法國前總統(tǒng)喬治·蓬皮杜提倡建立,建成后便用來紀念逝世的喬治。位于博堡大街,也被當?shù)厝撕喎Q為“博堡”。這座現(xiàn)代藝術館,不管是展品還是建筑風格,似乎都與文藝復古的巴黎格格不入。
蓬皮杜藝術中心展出的前鋒感十足的展品
但隨著大家對藝術的包容,蓬皮杜藝術中心已經成為了巴黎的瑰寶,每日參觀人次已經超過埃菲爾鐵塔,居法國首位,由文化中心成為了一大名勝~
杜樂麗花園(第一區(qū)) Tuileries——巴黎全新旅游指南,科恩兄弟專屬出品
第一區(qū)屬于巴黎的市中心,是核心的旅游圈,旅行手冊上記載的景點大多分布于此。在這部短片中,科恩兄弟就是在這樣一個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做出了自己對巴黎的“詮釋”,把不解風情的黑色幽默獻給風情萬種的法國第一區(qū)。
科恩兄弟在一開始用極為藝術的構圖方式,讓觀眾們誤以為他們兩位可能會“洗心革面”玩一次藝術電影。但是當鏡頭中出現(xiàn)了史蒂夫·布西密這張黃金配角的臉,我們就知道了科恩兄弟要讓“藝術”失望了。
史蒂夫·布西密飾演的游客認真觀看旅游者指南,文化之都,藝術之都,愛情之都。反觀現(xiàn)實他周圍,只有調皮的孩子,流浪漢歌手,和一對親熱的情侶。仿佛一切和宣傳冊上不一樣,這樣的設計讓觀眾忍俊不禁。
哪里都有熊孩子
史蒂夫·布西密更來了一次另類的法式浪漫,因為和女生來了一次目光接觸,便“招惹”上了這對法國情侶。得到美女香吻的同時,也感受了一把法國男人的OK擊倒。更是被自己買的明星片撒了一身,目送著情侶離開的同時,臉上掛著的是對法國浪漫的不解。
影片中男主所在的地鐵站就是杜樂麗花園這一站,這個曾經的皇室后花園,已經變身成為絕佳的野餐勝地和小型游樂場,是消磨夏日時光的好去處~
早期的杜樂麗花園
如今杜樂麗花園有露天博物館之稱,隨處可見許多雕像。躺在花園的草坪上,你可以一邊欣賞旁邊塞納河的風景,一邊聞著漫天花香,這種巴黎式悠閑的最佳體驗,讓杜樂麗花園成為了巴黎最令人著迷的花園之一。
十六區(qū) Loin du16e——上帝之城
一部《上帝之城》,讓我們了解了巴西這個貧富懸殊的國度。同樣來自巴西的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和丹尼爾拉·托馬斯,將鏡頭對準十六區(qū)——這一巴黎最富裕的區(qū)域,講述了一段貧富差異背景下的心酸日常。
年輕的拉美族裔單身母親奔波在這個巨大的城市里,為富人家的小孩兒唱著搖籃曲——
自己的孩子卻只能待在托兒所中,在凌晨與日落之后,才能聽到母親的搖籃曲——
世間真的有上帝之城嗎?是否歡笑的同時總是伴隨著眼淚?
正如貝克特說,“世界上的眼淚有固定的量。有一個人哭,就有一個人不哭。笑也一樣。”
單身母親望向窗外 若有所思
16區(qū)與巴黎其他區(qū)相比,少了一點旅游景點的娛樂氣息,多了很多點的土豪氣息,作為富人聚集地的16區(qū),不僅土地面積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個擁有兩個郵政區(qū)號的區(qū)域。
16區(qū)內的別墅村
區(qū)域內的基礎設施也都是比較高級的,除了外國使館,還有承辦法網(wǎng)的羅蘭加洛斯球場、直男最愛的圣日耳曼足球俱樂部主場王子公園體育場,以及巴黎最寬的街道——福煦大街。(沒錯最寬的街道并不是香榭麗舍大道 嘻嘻)
福煦大街兩邊種滿了栗樹
第十三區(qū) Porte De Choisy——當功夫遭遇時尚,巴黎情書香港制造
很多評論的聲音都表達杜可風這段的影像風格和整體影片格格不入。但是我認為恰恰相反,13區(qū)被譽為“賽納河的香港”,如果將這部短片比成一份咖喱魚蛋,杜可風則是擅長烹制風味美食的大廚。
影片一開始就充滿了港片的味道,主人公李昕的功夫動作,表達了杜可風對香港動作片的追憶,但是卻和西裝筆挺的法國銷售員格格不入。
兩種文化的沖擊,在杜可風的鏡頭下變得十分有趣,銷售員被功夫嚇跑后,李昕卻對他留下的雜志十分感興趣,邀請這位法國人來做發(fā)型設計師。
然后變身時尚超模
文化與文化之間存在著障礙,但是巴黎的時尚是任何人不能拒絕的。杜可風用香港人的幽默贊美了巴黎時尚,內斂不失風趣。
根據(jù)世界通用法則:華人最多的地方就絕對有——唐人街,13區(qū)這個巴黎最大的華人區(qū)當然也逃不過這個法則。
巴黎13區(qū)的唐人街建筑風格獨具濃重的古典特色,集中國皇家園林和仿古藝術于一身,目前已被巴黎市政府定為塞納河內河旅游線觀光景點,這也讓13區(qū)的唐人街成為了全球的唐人街中游客最多的一條街。
唐人街也是華人過年首選之地
我在瑪黑區(qū)遇見了格斯·范·桑特的溫柔包容,在第一區(qū)的地鐵里拾起了科恩兄弟留給我的旅游指南,我看盡了16區(qū)的奢靡也嘗到了它的哀傷。喝過下午茶后,無聊的我在13區(qū)找了一個造型沙龍,一個美麗的中國姑娘問我有什么需要,我指給她看的是塔圖的海報。
我叫了一輛出租車,司機的眼神告訴我,我的造型還算法國。去「巴士底」謝謝,汽車消失在人流中,載著的仍是一個對這個城市悸動的心...
[1905電影網(wǎng)]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