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與白雪公主
真相誰說了算?
成功的體育片從來不局限于展現(xiàn)血脈賁張的比賽畫面。而是通過體育這面棱鏡折射出人性善惡、社會矛盾等更具普世性的主題。
《摔跤吧!爸爸》是這樣,《我,花樣女王》亦是如此。
左:南茜·克里根 ,右:譚雅·哈?。v史圖)
譚雅·哈丁與南茜·克里根代表的是美國社會的兩大階層,表面和睦背后暗藏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譚雅出生在農(nóng)民家庭,離異的母親靠當服務(wù)員維持生計。用片中的話說,譚雅是十足的“紅脖子”農(nóng)民。
沒有人可以否認她的天賦,四歲就獲得第一個冠軍,12歲就開始嘗試三周跳,20歲,便成為了美國第一個完成阿克謝爾三周跳的女子運動員。
與過人實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始終是裁判們的眼中釘。
在他們看來,譚雅的動作力量有余而柔美不足。自己縫制的比賽服,顏色艷俗,廉價裝飾更是俗不可耐。
更不必說,她性格暴躁、吸煙成癮、滿嘴粗口,身陷離婚丑聞,常對裁判惡語相向。
可以說全身上下沒有一點符合美國花滑圈對于全國冠軍和傳統(tǒng)女性美的設(shè)定,評分自然一再受到打壓。
片中,一位裁判的話道出玄機,“這些從來都不僅僅關(guān)乎于滑冰本身,我們需要的是有著健康家庭和形象的冠軍,而不是你”。
而完美符合這位裁判“審美”的恰恰是譚雅的競爭對手,事件的另一位主人公——南茜·克里根。
她出生在和睦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外表姣好,笑容甜美,在取得成績后很快成為“國民甜心”,代言、贊助不斷。
南茜·克里根(歷史圖)
她的比賽服由著名設(shè)計師品牌Vera Wang定制,還有銳步、雷朋、西北航空等多項贊助在身,成績同樣優(yōu)異的譚雅卻一項廣告都沒有。
在襲擊事件發(fā)生后,譚雅自然而然地成了輿論的眾矢之的,媒體口中“毫無體育精神的卑鄙小人”。
至于她究竟有沒有參與襲擊計劃,事件的真相如何沒有人關(guān)心,她試圖解釋的音量也被無限拉低。
如電影中的譚雅所說:“美國想要有人去愛,但更想要有人去恨”。原本就“劣跡斑斑”的她恰好是大眾活生生的靶子。
譚雅在片中談輿論“暴力”
時隔二十余年,雖然編劇走訪了多位當事人力求還原真相,但得到的信息始終無法拼貼出完整的畫面。
也許,正如譚雅在結(jié)尾所說:“那些恨我的人總是說,‘譚雅,說出真相吧’,但其實并沒有真相這種東西,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真相’。”
下一頁:粗魯與暴力,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