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得觀眾者得天下。
觀眾是誰?
可能是史學專家,可能是體育達人,可能是國民主播,可能是配音戲骨,可能是你,可能是我。
這個春節(jié),2月12日-3月2日,導演力量、主持大咖、文化名人、影評專家在《今日影評》與你一起評電影。
主持大咖:張斌、月亮姐姐、何巖柯。
文化名人:馬光遠、紀連海、蒙曼、杜文龍、姜廣濤。
影評專家:尹鴻、左衡、沙丹等。
多維視角,全民影評。
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今日影評》精彩呈現(xiàn)。
主持大咖
張斌?體育電影
主編|千一鶴
編導|謝添意
文章|八哥
播出|22:06(2月26日)
備受矚目的平昌冬奧會昨日落幕,冬奧會的接力棒也由此正式交到了中國手中。
接下來的冬奧會將進入北京時間。
show time!
回顧此次冬奧會,除了中國的奧運健兒武大靖兩破世界紀錄外,還有兩件事兒給八哥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個是加拿大運動員“講衛(wèi)生”手擦領獎臺,
另一個就是閉幕式上張藝謀執(zhí)導的文藝表演“北京八分鐘”。
我們多聊一聊后者。
這短短的八分鐘,把中國的形象和體育精神展示在世界舞臺上,讓人欣喜,也讓人淚目。
這已經(jīng)是第N次中國電影人與體育觸電了。
面對如今中國體育的空前盛況,冰雪熱潮的東風之下的電影人,在未來該怎樣應對挑戰(zhàn)?
體育電影又該如何才能直抵人心,展現(xiàn)運動背后的人文情懷、書寫和記錄這個嶄新的時代?
《今日影評》特邀資深體育評論員張斌,與您一同探討:中國體育電影的冰與火之歌。
實際上,電影工業(yè)暫時放棄了體育題材,因為體育題材無法贏得年輕受眾的需求,但我們回頭看,其實并不是簡單的泛娛樂化就能夠換來這批影迷的執(zhí)著追求和掏錢買票。不同年齡的人,對于美的需求,對于極致的贊嘆,都是共通的。 ——張斌
1.體育與電影是天作之合
體育的魅力是什么?
八哥知道每個人心中的答案肯定都是不一樣的。
對于資深的體育媒體人張斌來說,他也有著自己多年的觀察。張斌認為,體育在中國的價值是被忽略的、低估的。
他在《今日影評》中解釋道:“如今,我們往往把體育的競技價值和金牌屬性、冠軍屬性和勝負結(jié)果看得非常重。”
用張斌的話說,要尊重體育作為人類文明基石的基本作用,這是人類的自然選擇,也是一種社會文明的標志。
20多年的從業(yè)時間,張斌經(jīng)常重復一句話:“讓運動榮耀,讓人性閃光。”這句話的含義經(jīng)常在他的內(nèi)心真實的迸發(fā)。
體育的魅力是什么?
是讓你在運動的場景之中,有一種心跳的加快,有一種情感的全新投入,人的各種善面和閃光點與你共同輝映。
他說,這是很多事情都不能達成的極端心理感受。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加入到體育運動會開閉幕式的策劃當中,張斌感慨道:“現(xiàn)在的開閉幕上不再是個廣場藝術(shù),越來越像個影像塑造的藝術(shù)。”
而像奧運會和世界杯這樣綜合性運動會的開閉幕式,擁有強大的全球傳播力,因此對電影導演此時被賦予了極強的國家民族使命。
電影導演長于影像塑造,長于影像化的呈現(xiàn)。
而體育賽場上活躍著一件件美麗的“藝術(shù)品”。
這是天作之合。
2.中國的體育電影急不得
去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熱映后,不僅僅是電影人,連普通的觀眾都在思考:中國是否也應該拍攝一部有自己特色的體育電影?在張斌看來,這件事急不得,一定是自然而然的。
在《今日影評》中,張斌表示其實全世界都是這樣,“電影人不可能特別精通體育,體育人也不可能會拍電影。”
北京冬奧會距離今天還有四年的時間,這四年大家對于冰雪運動的參與,一定會比以往掀起一個巨大的浪潮。
因為“中國冰雪運動發(fā)展規(guī)劃”曾承諾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如果中國電影人去紀錄中國的冰雪運動,2022年中國的冬奧會必然是一個在合適不過的拍攝契機和傳播契機。
但張斌卻說道:“即使有這個背景,也要拍出讓觀眾有觀看欲望的好電影。”
他補充道,我們不必刻意強調(diào)多拍體育電影,只需要號召多拍好電影就可以。
因為體育電影一定要符合好電影的必然規(guī)律,符合市場需求,符合影迷需求,只有這樣體育電影才有長久的生命力,而不是一次簡單的推動和數(shù)量的增加。
《摔跤吧!爸爸》中,有體育競技的熱血、有父女之間的溫情、有印度當下的社會問題。
張斌表示這是體育電影應該包含的元素。“體育電影其實承載的是人類共有的情感,共有的價值觀,共有的好故事。”
不僅是《摔跤吧!爸爸》,像早年的《最長的一碼》《成事在人》也都是借用體育這個介質(zhì),在歌頌人類共同的情感。
目前,中國電影人要想拍出一部質(zhì)量上乘的體育電影,張斌認為最大的難題是對體育場景的真實場景的再現(xiàn)。
他回憶起1999年的美國女足世界杯賽,中國女足點球惜敗美國隊。
77歲高齡的謝晉導演決定用影像紀錄下這個時刻,電影《女足九號》開拍。
當時謝晉導演曾經(jīng)讓人找到他,因為他當年負責在現(xiàn)場采訪,張斌用攝像機拍下來中國女足入場和進場的瞬間。
但是謝晉導演想還原當時的玫瑰碗球場,這些拍攝的素材卻遠遠不夠。
他在《今日影評》中說道:“電影不可能有真實的比賽張力和殘酷性,但是電影卻有還原現(xiàn)實世界的奇妙手法,因此怎么讓那個現(xiàn)場更符合體育的真實感,我認為這個挑戰(zhàn)特別大。”
另外,在張斌眼中,體育電影還承擔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
“用拼圖的方式,不斷地把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時代和正在經(jīng)歷的時代做一個全景式的展現(xiàn)。”
2017年的電影《性別之戰(zhàn)》,用最好的女子網(wǎng)球運動員去挑戰(zhàn)男子運動員這樣的故事,告訴觀眾在四十年前的人們在用什么方式在達成男女平等。
今年,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我,花樣女王》,對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之前美國的一位選手被人雇兇襲擊的事件進行了回望,重現(xiàn)了一場全民的道德和法律審判的過程。
從這些體育電影中,我們看到的不是體育電影成本的高低、票房的高低,而是如張斌在《今日影評》中所說:“體育電影應該被當成莊重的歷史影片和展現(xiàn)人類文明進程的影片。”
中國體育的發(fā)展歷程中,有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的坐標。
所以,體育電影應該重新回到歷史的進程當中,當觀眾腦海中出現(xiàn)的是不同時代的體育風貌時,體育電影的價值就會凸現(xiàn)出來。
3.中國體育電影的突破口
在《今日影評》中,張斌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出了對現(xiàn)實題材體育電影的喜愛。
他說,體育影片基本都是基于真實的體育場景,還原出的體育事件和體育人物,這是一個必然。
電影是多樣性的,因為它的多樣性所以激發(fā)出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從現(xiàn)實題材角度來講,體育是足夠豐富,體育蘊含著人們想分享的真實情感和人類至高的精神追求。
不要為拍體育電影而拍體育電影,一定要基于一個可以讓心靈達成共振的好故事。
張斌在《今日影評》中表示,很多的體育題材雖然存在特別大的門檻,但也確實被我們所忽略。
所以,中國必須走向世界,中國必須改變自我。
我們也許會被社會風尚、觀眾需求和資本驅(qū)使著重復的拍喜劇、青春片,這都沒關系,因為只有經(jīng)歷這個階段,大家才能重新回到一個平衡的電影時代。
冬夢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的名字,這個名字同樣也包含了我們內(nèi)心的期望。
在接下來的四年當中,中國電影人將在冰雪融會的天地間用光影的力量在大銀幕上勾勒出屬于中國體育電影的燃情之夢。
這是中國體育的新時代,我們也希冀中國體育電影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