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周二
CCTV6-電影頻道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索亞斌
22:18
首先,說點兒場面話。
五一勞動節(jié)快樂!
勞動節(jié),自然是要勞動的。
小編在勞動。你們呢???不勞動的好意思過節(jié)嗎???
其實今年的“五一檔”電影市場,僅僅從影片數量來說,是不怎么強勢的。
但仍舊掀起了很多話題。
好像,受到影響最少的一部電影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幕后玩家》了。
密室逃脫?游戲規(guī)則呢?
有人說,《幕后玩家》特別像一個密室逃脫的游戲。
但索亞斌卻在《今日影評》中說,這種說法有點…...勉為其難。畢竟這個“游戲”連一套完整的靠譜的游戲規(guī)則都沒有。
但如果非要說成密室逃脫的話,也應該這樣解釋:電影給觀眾設置了一個迷宮,當觀眾迷失在迷宮中之后,電影卻告訴觀眾,這個迷宮不用走,直接飛出去就行。
影片三階段關聯(lián)在哪?
索亞斌把影片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徐崢被幕后玩家操控,身陷密室;
第二個階段,徐崢突然逃脫,擺脫幕后玩家的追殺;
第三個階段,徐崢和妻子被穿上有定時炸彈的背心,被迫服從幕后玩家的要求。
索亞斌在《今日影評》中表示,這三個部分之間,沒有特別緊密的時間鏈條,也沒有特別緊密的邏輯鏈條,整部影片是分散的,支離破碎。
邏輯混亂?毫無代入感?
這部電影的類型是商戰(zhàn)+懸疑,照理說應該能帶來很強的參與感和代入感。
但為什么,觀眾沒產生被代入感呢?
索亞斌在做客《今日影評》時表示,鐘小年的角色設置并不算成功。他通過很多不法手段來聚集財富,成為了一個超級富豪,電影要成功完成鐘小年從黑到白的反轉過程,難度很大。
但萬幸的是,徐崢本人有一種先于人物而在的觀眾緣。對于鐘小年來說,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選擇了徐崢來扮演。
劇情不夠全靠徐崢硬撐?
好在徐崢近些年來塑造的一系列的人物,無論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還是稍稍有點成就和地位的中產階級,都是能夠讓觀眾有特別強烈認同感的人物。
比如《人在囧途》中,徐崢飾演的玩具老板李成功,遭遇婚姻危機,在回老家之路上,碰到牛耿,麻煩不斷。
《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徐崢飾演商人徐朗,為了不讓自己的科研成果被變賣,遠赴泰國尋找有決斷權的大股東,途遇極品囧人王寶寶......
《港囧》徐崢飾演“上門女婿”徐來,放棄初戀放棄藝術夢想的他很不甘心,拼勁全力想要和初戀再續(xù)前緣。
《幕后玩家》的鐘小年一出場就是個被黑化的角色。
一直以來,鐘小年的每一次選擇都毫無例外的損人利己,所有擋住了他發(fā)財之路的人,都會被犧牲。
影片的發(fā)展,等于逐步給鐘小年洗白。
影片試圖讓觀眾逐步深入他的內心,理解他的苦衷,再通過他的自我救贖,慢慢地對他有理解和同情,最后會認可他的選擇。
但是,這部電影后來就有點走偏了。
從黑到白的洗白的過程,應該是一步一步逐漸遞進的,但是在電影當中并不是這樣的。所以到最后他愿意為妻子獻身的時候,顯得特別沒有說服力。
特別放送場外話題
說到洗白這件小事,小編不由得想到了幾個成功案例。
有的人靠自黑
有的人靠馬甲線
A or B還是愛or金錢?
電影中有一個巧妙的情節(jié)設置,在一個完全密閉的空間內,在壓力感、緊張感非常強的氛圍里,要求徐崢進行A or B的選擇。
“選A還是選B?你如果不選,那么等于兩個選項都選。”
鐘小年為了逃脫險境,不得不在A or B或者說是愛與金錢的選擇題做出兩難之選。
剛看電影的時候,索亞斌還在等待,鐘小年的某些選擇:
什么時候接受這個游戲?什么時候為了利益放棄好友?什么時候為了妻子放棄財富?
但當鐘小年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對妻子有所眷戀,愛終于戰(zhàn)勝了金錢的時候,卻顯得有那么點突如其來。
《幕后玩家》通過人性在愛與危難中的覺醒著力洗白徐崢的角色,讓其通過愛完成自我救贖。
但由于之前一系列的不成功的支離破碎的邏輯,觀眾很難對鐘小年的角色產生認同感。
與此相反,《全民目擊》中孫紅雷也是一個作惡多端的超級富豪。他不斷地替女兒脫罪,甚至不惜使用違法手段,但卻獲得了觀眾的理解和同情。而打動觀眾的,正是父親對女兒的親情。
可能在中國觀眾的接受習慣里面,親情遠遠比愛情要更強烈,更可信。
但,無論是什么類型的電影,都得有個人類正常邏輯。
不然人怎么看???
一句話總結:我們雖然被電影帶入了迷宮,但卻沒有找到一個靠譜的玩家,享受走出迷宮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