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錄音師延軍也是從西影廠走出來的幕后電影工作者,至今,他還奮斗在聲音制作的第一線?!栋茁乖贰度畿矀鳌贰洞蠼蠛印贰渡倌昱伞返榷嗖炕鸨瑹善恋碾娨晞?,都由他負責指導錄音工作。
回顧延軍在西影廠的歲月,還是要從他當學徒,踏入行業(yè)的第一步開始講起。
1984年,他進入西影廠錄音車間,參與的第一部影片是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不過真正促使他下定決心從事錄音師工作的還是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當時他師從著名錄音師顧長寧,并在這部影片里擔任錄音助理。
《紅高粱》的拍攝過程異常艱辛,延軍回憶,那時正值七月,劇組人員經(jīng)常中暑,但需要同期錄音時,他們就得背著錄音機,拿著大話筒,頂著大太陽到高粱地里去錄。
那個年代器材受限,幾乎沒有無線話筒,“一個話筒舉四、五分鐘,胳膊就開始發(fā)抖了,特別沉。”但延軍卻說他一點也不覺得累,因為能夠身處在拍攝的第一現(xiàn)場,看著面前的演員表演,感覺特別有趣。
師父顧長寧對他的工作要求十分嚴格,也讓延軍懂得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當時有一場和日本人打仗的戲,要錄出子彈穿過高粱地‘噠噠噠’的聲音,那種聲響不可能真拿槍打,我們每天就拿著各種石頭去打高粱桿,扔得胳膊都疼,但師父一直說這個石頭扔的速度不夠快聲音不對,那個不夠力度……”這也讓“精益求精”四個字刻進了延軍的心里。
《站直啰,別趴下》
吳天明時任西影廠廠長時大膽啟用新人導演,黃建新得以嶄露頭角,同樣,黃建新也在他的電影里任用了許多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延軍就是其中一員。延軍在獨立擔任錄音師后,與黃建新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站直啰,別趴下》,從此兩人開啟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回想當年拍攝《站直啰,別趴下》的過程,延軍透露,每天我們都要拍到凌晨,拍完后還得連夜檢查、選取合適的聲畫片段,“每天干完都已經(jīng)是凌晨3、4點鐘,早上9點又要繼續(xù)再拍第二天的戲”,不過那時,他滿腔熱血,充滿干勁和拼勁。
錄音師延軍
延軍與黃建新繼續(xù)合作的《背靠背,臉對臉》是一部全實景拍攝的現(xiàn)代題材影片,黃建新對聲音的要求很高,必須做到100%現(xiàn)場同期錄制,不做后期配音。黃建新重視聲音質感,讓延軍更加懂得了聲音的審美,也學會了如何快速辨別表演臺詞與現(xiàn)場環(huán)境聲音的好壞。
經(jīng)驗不斷積累,延軍也開始主動進行創(chuàng)作,在片中加入自己的聲音設計理念——他建議用報時聲來增加年代感,既能表現(xiàn)時間變化,也能呈現(xiàn)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黃建新一聽就特別滿意。
為此,延軍親自來到坐落在北京西長安街上的電報大樓,那里的時鐘每次報時都會響起《東方紅》的音樂旋律,于是他錄下了這段聲音,也成為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背靠背,臉對臉》大獲成功,延軍也憑借該片入圍了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
2000年左右,延軍開始組建自己的錄音團隊,他認為現(xiàn)在我國的電影市場仍然缺乏后期人才,“很多年輕人在后期機房坐不住,想去前期錄音,但走南闖北,風吹雨淋的生活又特別辛苦。”他想告誡年輕人,不要僅僅把錄音這門技術當作謀生的手段,一定要培養(yǎng)出興趣愛好,才能把它做好。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