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緩解,各處的人們又逐漸開始忙碌起來。幸好,疲于奔波的現(xiàn)代化圖景之外,還有少數(shù)人保存著骨子里的浪漫。
來看一部許久不見的環(huán)保主題的電影《給我翅膀》。
本文有劇透。
1
14歲的托馬,正在期待能夠無限網上沖浪的暑假。
然而,由于媽媽忙于新的軟件開發(fā),只能把托馬送到老爸柯斯提安那里。
這對于習慣于現(xiàn)代城市生活的托馬來說,簡直就是酷刑。
因為父母離婚,他已經很久沒有和老爸單獨相處過了,這次居然還是漫長的五星期,可謂難上加難。
最搞笑的是,老爸一出場就穿著人不人、鳥不鳥的棕色長袍,神神叨叨,給人印象極差。
?
與此同時,面對這位每天與鳥類相伴的父親,托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擾:
因為要防止輻射傷害幼鳥,所以家里沒有WiFi,想打電話也得站在塔樓才勉強有信號。
?
為了讓幼鳥適應引擎的聲音,托馬必須忍受老爸的安排,每天在噪音里入睡。
?
直到有一天,戴著耳機自嗨的托馬突然瞥見保溫箱里的鳥蛋動了起來。
?
少年被好奇心驅使,把耳機給鳥蛋戴上,不成想卻因此闖了“大禍”。
?
托馬慌慌張張地跑去找老爸求助,待剛剛破殼而出的幼鳥被處置停當,柯斯提安告訴兒子:出大事了,你當爸爸了。
盡管只是一句玩笑話,卻在托馬心中種下了一份責任的種子,也讓原本枯燥的暑假開始變得豐富起來。
?
?
自覺地套上老爸同款長袍,新手“鳥爸”托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給鳥兒子起名,那只他用音樂“催生”的幼鳥從此被喚作“阿卡”。
?
隨后,為了從老爸那里學習酷炫的輕航機駕駛技巧,托馬主動擔負起喂養(yǎng)幼鳥的職責,和它們共同成長。
?
在各種戶外活動的洗禮之下,不到三周,托馬就從城市里來的精神小伙變成了自然接地氣的淳樸男孩。
?
?
?2??
柯斯提安為什么會在家中養(yǎng)鳥呢?
原來,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逃生”計劃。
?
作為一名鳥類研究者,柯斯提安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到鳥兒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
可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極大地壓縮了各種鳥類的生存空間,許多種類正面臨滅絕的風險。
柯斯提安帶托馬一起喂養(yǎng)的白額雁就是其中一員。
新的城市建設破壞了白額雁早已習慣的遷徙路線,很多鳥兒在路上遭遇意外死去,柯斯提安培育幼鳥便是希望它們長大后能跟隨駕駛輕航機的自己,學習新的遷徙路線,進而保證這個物種得以生息繁衍。
?
但是,由于這個項目缺乏前人研究成果的支撐,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重視,所以甚至還無法拿到官方的鳥類遷移許可。
柯斯提安只能偷來公章造假文件,才勉強推動研究進行。
托馬剛剛接觸白額雁時并不懂得老爸做這項科學實驗的重要意義,但隨著慢慢與幼鳥相處,他明白,這場逃離背后,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拯救。
?
?
然而,當托馬與老爸帶著白額雁抵達挪威準備帶幼鳥開始學習新航線時,巴黎博物館發(fā)現(xiàn)了假文件的秘密,所有白額雁面臨著被剪羽的威脅。
柯斯提安陷入后悔與氣憤,不得已與官方繼續(xù)周旋,托馬卻在此時悄悄開走了老爸的輕航機,決心代替危機中的父親繼續(xù)完成這次引航之旅。
14歲的輕航機新手帶著一群白額雁從挪威飛回法國!
這可真是一次充滿危險的冒進之舉,但對于在一路上見證這場奇觀的路人看來,少年與鳥兒齊飛就是天空中最生動的童話。
?
很快,媒體報道也鋪天蓋地襲來,少年和他父親保護鳥類的行為被更多地愛護環(huán)境者知曉。
?
終于,在托馬的奇妙旅行之后,柯斯提安的這種方案變成了一種切實可行的鳥類營救方法。
他們的執(zhí)著與堅持,不僅為鳥兒提供了生機,也讓家人重新?lián)肀г谝黄?,自由快樂又溫暖堅強?/p>
3
你的堅持,給我翅膀。
這部來自法國的天空故事,充分調動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浪漫情愫,尤其是托馬在天空中撫摸白額雁、與鳥兒齊飛的鏡頭,很難不讓人動容。
?
彌足珍貴的是,如此夢幻的情節(jié)并非虛構,而是取材于法國氣象學家柯斯提安·穆萊克為野雁領航的真實經歷。
?
25年前,當柯斯提安駕駛輕航機在天空中觀測天氣時,他發(fā)現(xiàn)了白額雁“一條道走到黑”的生存困境,這讓他有了為瀕危物種引航的初步計劃。
但是,任他呼喊、撥動,這些成年鳥兒都對他熟視無睹。
于是,他產生了印記效應“帶娃認路”的想法。
在電影《給我翅膀》中,導演尼古拉·瓦尼埃幾乎還原了全部的操作過程,唯一不同的是,他用“兒子托馬”的形象為故事中的柯斯提安找到了一位接班人。
這種改編思路,得益于尼古拉的創(chuàng)作身份——一位法國資深兒童電影導演。
與狼共舞的謝爾蓋、馴化靈犬雪莉的塞巴斯蒂安都是他鏡頭下的經典人物。
這些作品無一不關注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兒童與自然。
因為導演知道:兒童是世界的未來,自然也是。
恰如電影最后引用的那句印第安諺語所說: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從祖先那里繼承來的,而是從我們的子孫后代那里借來的。
柯斯提安和托馬的父子意象,正是兩輩人關系的真實寫照:
老爸教會兒子駕駛輕航機,給了他保護未來的翅膀;
老媽給予丈夫和孩子以理解,給他們勇往直前的翅膀;
兒子托馬成功引航白額雁,給了它們持續(xù)生存的翅膀;
媒體大肆報道這對父子的故事,與導演一樣,給了人們讓真情翱翔的翅膀。
?
盡管最后英雄歸來一般的待遇顯得有些夢幻,但給本就彌漫浪漫主義基調的故事多一些狂歡,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最難能可貴的是,電影并沒有在凱旋的戰(zhàn)歌里結束。
?
因為,為20只白額雁領航并不足以拯救整個物種,幫助它們擁有持續(xù)遷徙的能力,才是這場實驗的最終目的。
影片結尾,托馬一家人在鳥兒第一次起飛的地方等它們再次歸來。
最終,透過熱烈的歡呼我們看到:
解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秘密,其實只需要那一個身體力行的自己。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Moviebase
推 薦 閱 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