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阿呆
人丑還顏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今天兒童節(jié),一個充滿希冀的日子。
正當過節(jié)的年紀,其實并不太懂這個節(jié)日的意義吧?新衣服、新玩具和文藝匯演大概就是全部。
十幾二十歲,尚且也能厚臉皮嚷嚷著繼續(xù)過節(jié),吃些童年回憶中的零食,跟風看看動畫片,一年一度“再小孩一回”。
大學畢業(yè)進入社會,與真實社會的摩擦漸深,成年人要找回那份童心,就變成一件很難的事情了。
所幸這個世界還有電影存在。
沉溺于光影變幻間,覓得兩個小時的精神逃離,是當代成年人為數(shù)不多的夢幻時間。
那今天,我們不如就借助電影“夢回童年/少年”一次。
畢竟多年以前,我們也曾這樣看世界。
《伴我同行》
我再也沒有過像我12歲時那樣的好朋友了
故事發(fā)生在四個12歲的少年之間:
戈迪和三個小伙伴克里斯、泰迪、維恩決定出發(fā)去河對岸的森林里尋找一個失蹤男孩的尸體。
對他們來說,這是探險的旅程、是成名的機會,也是長大的標志。
四個人各有各的心事,也有各自一團糟的家庭問題:戈迪家里被哥哥意外身亡的陰影籠罩、泰迪因為有個被送到精神病院的父親而遭受歧視、克里斯被最尊敬的老師栽贓偷錢……
這些擾人的故事和情緒成為探險的背景音,時刻左右著他們的方向和選擇。
翻鐵網(wǎng)、被狗追、趟水塘、夜宿郊外……短短幾十公里路程,在少年們面前設(shè)下了無數(shù)障礙。
但邊走邊唱的路上,他們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了解你的喜好、尊重你的選擇、真心希望你夢想成真的人。
躺在夜幕下的曠野中,小孩子們比起金錢、權(quán)力、利益紛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足夠他們徹夜長談:
米奇是老鼠,唐老鴨是鴨子,布魯多是狗,那高飛是什么?
直至冒險到了盡頭,找尋到失蹤男孩的尸體,渾身傷痕,屬于他的時間戛然而止,四個人才恍惚瞬間長大。
站在路口互道“再見”的時候,他們心里或許都有了各自想去的地方,也清楚地明白他們無法繼續(xù)親密相處。
他們期待著長大成人的時候,并未意識到成長是這樣孤獨的事情,孤獨到所有朋友漸行漸遠,成為記憶里面目模糊的、閃著光的一點。
但人到中年實現(xiàn)了作家夢的戈迪仍然會鄭重其事寫下:
我再也沒有交過像我12歲那時候的朋友了。
《月升王國》
我們彼此相愛,想在一起,有什么錯?
韋斯·安德森打造的復古童話,色調(diào)和構(gòu)圖依然把強迫癥小萬吃得死死的。
講的是關(guān)于一個叼著煙斗的小男孩和一個畫著眼影的小女孩因為相愛所以私奔的故事。
很顯然,兩個問題兒童。
但即使在童子軍營里遭受孤立、被視為怪胎,小男孩依然會和喜歡的女孩通信說心里話。
即使身邊沒有所謂“好朋友”,即使他們都日常不合群,但心靈相通的人,有這么一個就足夠了。
而一旦有了這么一個人,那就是拼盡全力也要在一起的。
這道理,是十幾歲的小孩子都懂的呀。
在出軌的父母和教條的教官們互相指責、試圖推卸責任的時候,圍觀的童子軍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
希望他們心里想的是“我不要長成這樣的大人”。
想去冒險,想和喜歡的人環(huán)游世界,曾經(jīng)是所有小孩子共同的夢想,只是隨著長大被一點點遺忘。
不是有人說嗎?“我們出生時知曉萬物本源,隨著長大,一點點忘記”。
那么,希望再過很多年,仍然有叼著煙斗的小男孩和畫著眼影的小女孩,敢于說出:
我們彼此相愛,想在一起,這有什么錯?
《再見我們的幼兒園》
你還記得幼兒園時候的好朋友嗎?
又一場冒險旅途,這次的主人公,是五個四歲的幼兒園小朋友。
生了重病的洋武住進醫(yī)院,無法參加幼兒園畢業(yè)典禮。
同班的好朋友康娜、拓實、美琴、俊佑和優(yōu)衣決定偷偷溜出幼兒園,去臨市的醫(yī)院看望洋武。
五個小家伙靠在幼兒園里學來的生活常識買票、搭車,突破重重阻礙趕往朋友身邊。
四歲的小孩子懂得很多:
他們知道生病的小孩子一樣可以交朋友,知道朋友遺落的蠟筆就一定要交回他手里;
四歲的小孩子不懂的更多:
他們不懂為什么洋武吃很多蔬菜、跑步得第一卻依然會生很重的??;
也不懂為什么拓實記住了完整的蛋糕食譜,媽媽卻仍然不告而別……
而掌控這個世界的大人們又在做些什么呢?
成人的教育和言行教會他們乘坐公共交通、教育他們在列車上要放低聲音說話、告誡他們過馬路要看紅綠燈;
成年人的教育和言行卻也讓他們在四歲的年紀就認定跑得慢不能當足球運動員、戴眼鏡就不能做愛豆……
是成年人的一言一行,讓他們變成了“沒有夢想的小孩”。
大人們甚至會理所當然對病榻上的四歲小男孩說“孤獨什么的,你還不懂吧?”
怎么會不懂呢?
離開了日日相見的朋友,沒有了一起玩耍的伙伴,即將獨自前往一片漆黑的、名叫“死亡”的地方,這感覺,不就是孤獨嗎?
幸好在他們的眼中,即使世界模糊不清、搖搖晃晃,也有一個目標清晰又明確:
死去的朋友就再也見不到了,所以我們要去見他,跟他說“再見”。
那么,你還能想起幼兒園時的好朋友嗎?
在成人的世界蹣跚久了,腳步和思想難免都會變得沉重,顧慮太多,每一個決定都異常艱難。
這些以小孩為主角,用他們的視角看待世界的電影作品,多刷幾遍,也許能帶我們回歸簡單世界,感受久違的童真與純凈。
就讓這些小朋友做一次老師又何妨?
讓他們教一教我們,率真且用盡全力地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