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204.17億,12.99億。兩組看似平平無奇的數(shù)字,分別對應了中國電影市場2020年年度總票房和2021年元旦檔總票房。
優(yōu)質的電影內容為2020年收了一個漂亮而有力的尾,同時也為2021年開啟了好運。
我們感謝電影,讓我們有2小時的時間,放松并沉浸在那個造夢空間里;而電影同樣感謝觀眾,因為相遇,才讓光影變得更加有意義。
電影市場有驚喜,也有遺憾。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信條》《神奇女俠1984》票房平平,很難和導演的前作相媲美,終落了空;相反,《送你一朵小紅花》憑借高口碑,強勢刷新各種票房成績,和《拆彈專家2》一起,憑借著好口碑,“競爭”2021年首部破10億票房的稱號。
相信這些票房中,必有你的貢獻。那么,這些票房中,“誰”才是關鍵呢?
女性是觀影人群主力?
根據近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白皮書》的觀眾大數(shù)據顯示,雖然全國人口是男性高于女性,但在電影院觀眾性別分布上,女性觀眾占據51.8%。此前就有好萊塢影企高管表示,全球電影市場的女性觀眾都是最重要的電影院觀眾。
在不少電影公司的創(chuàng)作者看來,如果能想辦法讓女性走進電影院,那么,電影的基礎盤就有了。
我們簡單地盤點了《送你一朵小紅花》《拆彈專家2》《溫暖的抱抱》等近期熱門影片,從他們的觀眾性別比例中,窺探一番。
雖然購票APP給出了非常詳細的人群畫像,但用詞更多還是落在“想看人群”上。畢竟,真正做出買票行為的人和主導選片的人是否一致,這些軟件也很難揣測出來了。
從目前來看,除了《拆彈專家2》以外,其他電影的女性占比都非常之高。
雖然韓延導演前作《滾蛋吧!腫瘤君》的人群畫像上,男女比接近3:7,但是《送你一朵小紅花》這樣女性占比如此之高,仍屬少見??梢灶A測,因主演易烊千璽而觀看這部電影的女性觀眾,群體非常龐大。
對于受眾更加廣泛的喜劇電影《溫暖的抱抱》而言,男性緣會相對略好一些。這點在《李茶的姑媽》《羞羞的鐵拳》等開心麻花演員主導的電影中已有表現(xiàn),但《溫暖的抱抱》目前的比例并未和后者相媲美。
整體男女比相對比較平衡的《拆彈專家2》,從長線來看,影片的上座率并沒有受到元旦新片的影響,尤其是元旦假期三天,一直處于逆跌趨勢。
但是,邱禮濤導演的前作《拆彈專家》和《掃毒2》在男女比例方面,均是男性觀眾占比更高,尤其是后者男女比例接近6:4。
元旦檔的影市熱潮之后,所有人目前都瞄準了春節(jié)檔。
從目前這6部電影“想看人數(shù)”的男女比例來看,相對平衡的《人潮洶涌》會不會成為繼《唐人街探案3》后,另一部全民優(yōu)先選擇的影片呢?而女性緣更好的《你好,李煥英》則能靠著走心的情感故事,獲得更多的眼淚共鳴嗎?或許,這一切的疑問都要等到電影上映,才能得到驗證。
事實上,電影院讓電影更有儀式感。但對于普通觀眾,若去電影院是三五好友或者情侶,在這種儀式感的見證下,實現(xiàn)對社交進行了延伸。
通常在這種模式下,但凡群體中有女性參與的話,選擇影片的權利多是落在她們身上。當然如果是一群兄弟的話,那又是二話了。
以某個具體檔期來判定電影的受眾,似乎很難在這種形式中找到普遍常規(guī)的套路,確實往日里除了部分影迷之外,觀眾走進電影院看每部院線電影的次數(shù)會相對較少。
男性觀眾是增量?
愛情電影的受眾是女性觀眾,戰(zhàn)爭題材影片會更吸引男性觀眾,那么對于那些劇情片而言,到底誰才是它們的觀眾呢?
似乎找準了觀眾,一部電影就找到了成功的鑰匙。
那么我們試圖從“成功”中倒推出成功密碼。我們羅列出目前票房排名前十的華語電影,并根據購票軟件的性別比例進行分析。
從這些作品來看,《戰(zhàn)狼2》《紅海行動》《八佰》這些戰(zhàn)爭題材,有強烈的的英雄情結,能獲得較好的男性觀影基礎,那么《中國機長》同樣是有強時事熱點和刻畫時代英雄的作品,反而女性觀眾更勝一籌,實屬意外。
但值得關注的是,在同一檔期中,除去《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以外,2019年“國慶檔三杰”之一的《攀登者》,在受眾畫像上可見,男女比例達到5.4:4.6?;蛟S從中推斷,其中主演吳京已經成為刺激男性主流觀眾購票的關鍵。
而且在其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類似《戰(zhàn)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影片,都是上映之后,通過口碑傳播,讓票房成功逆襲,實現(xiàn)了長線放映的可能性。這種票房致勝的軌跡,讓我們或許可以留下一個猜測,男性觀眾更有助于影片的厚積薄發(fā)。
事實上,電影消費在某種程度上更接近“口紅經濟”,女性觀眾通常擁有更強烈的消費沖動,對于美的敏感捕捉,會讓她們因為相關演員或者海報物料,而有了購買欲。相反,當代社會男性在消費的滯后性,會讓他們在電影票這類非剛需的消費上,較為遲疑。
雖然我們能從部分電影中感受到,它們同樣有走心情感的一面,但是在后期的宣傳思路來看,更落在更大的愛國情懷。例如《流浪地球》所打出的“中國科幻電影大門”的噱頭,更是能獲得男性觀眾的青睞和認可。
《戰(zhàn)狼2》上映期間,有不少理工科男在網絡上表示,這是少有想去電影院看的電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口號,更是成為當初最火標語。當然,此處并不是忽視理工科男為主觀影群體,只是從歷年的電影消費報告來看,這類觀眾去電影院消費的次數(shù)是最少的。
假設,女性觀眾是一部電影的基礎盤,這類較少去電影院消費的男性觀眾,則成為了一部電影觀眾的增量。很顯然,當增量越大時,票房也隨之越高。
這個猜想并不是絕對的說男性觀眾越多,電影票房就越高。譬如實現(xiàn)票房逆襲的紀錄電影《二十二》,在受眾比例上,女性和男性的比例高達了8:2。而是這種模式,有一定程度上能幫助電影,在宣傳方式上,用適當?shù)姆绞剑业綔嗜旱氖鼙姟?/p>
性別之外
當然,性別絕對不是唯一參考因素。
一部電影從籌備期間,到制定宣發(fā)方案的時候,每個參與者都會問,這部影片到底是拍給誰看的?這部電影在哪會有更多的受眾?
毋庸置疑,“下沉”一直是創(chuàng)作者們渴望達成的目標。不管是商業(yè)片,還是文藝電影,在上映前夕,鉚足勁做了社會事件,渴望出圈,被更多觀眾認識。
從2015年起,內地票房井噴式的增長正得益于三四線銀幕數(shù)的膨脹和小鎮(zhèn)青年觀影熱情的提升。尤其是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下沉、消費水平的提高和觀影習慣的逐漸形成,三四五線甚至六線城市份額提升,一二線城市份額降低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 |
《啥是佩奇》的下沉農村宣傳片 |
電影作為更大眾的文化產品,不同的類型也會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在過去,電影院主要的受眾都是大學生,但很多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因為家庭和工作等因素而“拋棄”了影院。
近兩年,中國觀影年齡更雖然依舊更集中在20-24歲,但隨著近10年中國電影的發(fā)展,不少90后的觀眾,基于學生時期形成的良好觀影習慣,讓他們對電影院有了更強的信念感,進而影響了25-29歲年齡段的觀眾人數(shù)也正在上漲。
當然,電影并不是大眾意義上的產品,它不是絕對地通過加減乘除,就能換算出電影所適應的年齡、性別和區(qū)域,為作品精準地埋下爆款基因。
或許電影出品方在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如把問題拋給自己,如何用更好的內容去挖掘更多的潛在觀眾。
(本文數(shù)據均來自“燈塔專業(yè)版”)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