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近年來,桌游、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新興娛樂方式相繼冒頭,但“看電影”依然備受大眾青睞。
2019年,中國年度電影票房高達642.66億,年度觀影總人次達到17.3億,創(chuàng)下我國年度觀影總人次最高紀錄?;厥?010年,彼時我國年度電影票房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年度觀影總人次僅為2.5億。
僅用9年時間,中國年度觀影總人次就從2.5億提高至17.3億??梢姡?ldquo;看電影”仍是當下最為廣泛的娛樂方式之一。
自2017年起,中國年度觀影人次增長幅度趨于平穩(wěn),觀影平均年齡穩(wěn)定在28歲左右,觀影主流群體也開始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時代變遷,觀眾更迭。當前龐大的中國市場里,觀影主流觀眾究竟是哪個群體?不同際代的觀眾,選擇影片態(tài)度有何差異?優(yōu)質作品突破哪些圈層,才有機會成為超級爆款?就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展開了今天的討論。
01
迭代
近日,1905電影網(wǎng)官方微博發(fā)起了一項觀眾觀影頻率調查,錄得有效樣本491份,其中00后樣本277份、90后樣本132份、80后樣本64份、70后及以上樣本18份,調查結果指向,中國電影主流觀眾立足于年輕一代。
1905電影網(wǎng)官方微博觀眾觀影頻率調查
貓眼研究院曾發(fā)布一組更加精確的數(shù)據(jù),從2017年到2020年,中國電影觀眾平均觀影年齡為28.25歲、28.73歲、29.18歲和28.8歲。雖然整體平均年齡處于28歲-29歲之間,但從2017年至2020年,此年齡區(qū)間的對象已經(jīng)從1989年出生的群體變成1993年出生的群體。
中國電影觀眾正有序形成迭代,且呈現(xiàn)愈發(fā)年輕的趨勢。
97年出生的小謝,今年24歲,電影于她而言是一種重要的休閑娛樂,“閑下來的時候,就想到影院打發(fā)時間。”她最近看的一部電影是《二哥來了怎么辦》,“因為朋友喜歡胡先煦,就和她一起去看了。片子質量算不上非常好,但也能給它打個合格分的水平。”這是她今年看的第26部片子,小謝平均每月到影院消費的頻率是3-4次。
同為97年生的小馬也向我們分享,自己最近到影院看的一部電影是《1921》,因為看了《覺醒年代》之后,便對這段歷史產(chǎn)生了相當濃厚的興趣,所以一直期待《1921》,“它上映的第一天,就去看了。”
巧合的是,無論是《二哥來了怎么辦》還是《1921》,其主力用戶畫像都落在了20-24歲年齡段的觀眾。截至目前,2021年票房三甲《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速度與激情9》的用戶畫像,同樣以該年齡段的觀眾為主。
青春、歷史、喜劇題材電影的主力受眾都聚焦在20-24歲的觀影人群。由此,當下觀眾迭代的年齡范圍更加明確,95后、甚至00后日漸扛起影院主流觀眾的大旗。
![]() |
圖片《二哥來了怎么辦》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 |
《1921》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實際上,早在2019年,20-24歲觀眾已經(jīng)完成對25-29歲觀眾的覆蓋。
2019年度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用戶畫像,20-24歲觀眾比例是27%、高于25-29歲觀眾所占的21.8%。
![]() |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在年度票房第二名《流浪地球》和第三名《復仇者聯(lián)盟4:終局之戰(zhàn)》的用戶畫像中,20-24歲觀眾均是貢獻票房的第一主力。尤其《復仇者聯(lián)盟4》,該年齡段觀眾較25-29歲觀眾所占比例高出10.9%。至此,95后日益成為電影院的主力受眾。
![]() |
《流浪地球》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 |
《復仇者聯(lián)盟4》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時間回到2017年,25-29歲的觀影人群還是影院主流觀眾。2017年度票房排行榜前三名的《戰(zhàn)狼2》《速度與激情8》《羞羞的鐵拳》,票房主要貢獻者均為該年齡段人群。而2017年時,25-29歲的觀眾里,90后占多數(shù)比例。
2018年,90后逐漸被95后迎頭趕上,年度票房三甲影片《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的觀眾畫像顯示,20-24歲群體開始發(fā)揮重要作用,尤其在后兩者的用戶畫像中,該群體占比與25-29歲年齡層觀眾不相上下,前者超越趨勢愈發(fā)明顯。
從90后到95后甚至00后,時至今天,中國電影主流觀眾迭代仍然繼續(xù)。
02
破圈
不同際代的年齡差異,會造成觀影決策的分化。
00后小青是一名大一學生,以她的觀影習慣,選擇去電影院看電影之前,會拒絕參考口碑評價,“我更喜歡靠自己的直覺選擇想看的電影。比如很多青春片,就算聽說口碑一般,但還是想去看看。”
而小馬則表示,自己選擇一部電影之前,會先不涉及劇透地了解影片內容,比如看看預告片,是否契合自己的審美。
燈塔聯(lián)合毒眸發(fā)布的《決策的價值——2020中國電影市場用戶報告》曾對不同年代用戶的觀影行為作了一個有趣比喻,00后和95后觀影品味接近,都是在“看自己”,這大概可以理解為,00后和95后熱衷欣賞與自我成長階段相關、或者是能夠投射自身經(jīng)歷的作品,2020年,他們最愛看的影片都是《如果聲音不記得》。
《如果聲音不記得》豆瓣評分4.0,累計票房3.34億,24歲以下的觀眾群體占比高達74.3%。
該片在口碑并不突出的情況下能夠突圍,主要依仗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進行下沉營銷。數(shù)據(jù)顯示,該片的抖音熱度達1365.1萬,是同期影片《赤狐書生》的三倍,要知道,抖音主力用戶是以95后為主年輕一族。
于是,找準影片受眾、契合營銷陣地,成了《如果聲音不記得》票房成績脫穎而出的策略。
![]() |
《如果聲音不記得》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上述報告同步指出,90后是觀影需求分割線。2020年,90后人群最愛看的影片top3分別是《數(shù)碼寶貝:最后的進化》《除暴》和《信條》。單從這幾部作品來看,很難歸納這個群體的觀影喜好。從《數(shù)碼寶貝:最后的進化》看,他們會為情懷花錢,從《除暴》看,他們也會為爽片買單。
90后張張是個影迷,大學時期,一有時間就會往電影院里鉆,但步入職場之后,時間長期被工作占據(jù),去影院的頻率也少了很多。據(jù)她回憶,上一次到影院看的片子是《我的姐姐》,“當時是跟媽媽一起去的,清明假期還是比較悠閑。”
現(xiàn)在走進影院之前,她的選片態(tài)度,一是選擇口碑好的作品,二是選擇有偶像參演或自帶情懷的作品,至于其他電影,大多會選擇在手機上觀看。
80后和85后看電影的需求更多是從“看孩子”出發(fā),他們去年最愛的電影都是《汪汪隊立大功之超能救贖》。
87年出生的老余告訴我們,近些年來,她與孩子越來越成為支持動畫電影的???。尤其是生了二胎之后,一家四口去看動畫片變成家庭樂的重要活動。
當然,即使現(xiàn)在的主流觀影群體愈發(fā)年輕,即使不同際代的觀眾喜好無法統(tǒng)一,但優(yōu)質作品總能撬動起不同群體的觀影興趣。
2021年春節(jié)檔的《人潮洶涌》,原本在春節(jié)檔內票房排名最末,后來憑借強勁口碑在排片率和上座率雙雙逆襲。攤開該片的受眾畫像,20-24歲、25-29歲、30-34歲的年齡占比分別為25.5%、22%以及18.6%,整體差距不大。
![]() |
《人潮洶涌》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而受眾在這三個年齡層中同樣相差不多的,還有口碑港片《怒火·重案》,后者受眾在20-24歲、25-29歲、30-34歲的年齡占比為23.4%、25.5%以及21.8%。
![]() |
《怒火·重案》觀眾用戶年齡占比 |
截至發(fā)稿,《人潮洶涌》總票房最終突破7億,位列今年年度票房排行第11位;《怒火·重案》累計票房5.68億,連續(xù)11日豪取日冠。
歸根到底,影片受眾擊破單一圈層的壁壘,完成多個年齡段觀眾層的突破,某種程度上,更容易在市場上突出重圍,博得更優(yōu)異的票房成績......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圖片由IC photo供本網(wǎng)專稿,任何網(wǎng)站、報刊、電視臺未經(jīng)IC photo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