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和黃磊主演的《小敏家》前不久開播了,引發(fā)不少80、90后觀眾連番感慨。
畢竟,20年前兩人曾在《人間四月天》和《橘子紅了》中,出演最讓觀眾“意難平”的CP。
《小敏家》(2021)
不過,《小敏家》更為獨特之處,倒不是講述了周迅和黃磊的“三生三世情”,而是它作為一部國產(chǎn)家庭劇,第一次把目光聚焦在“離異家庭”和“重組家庭”,以及離婚后的中年男女的愛情觀上。
它突破了傳統(tǒng)家庭倫理劇的局限,充滿了戲劇張力,給觀眾以新鮮感,當然在帶來思考和啟示的同時,也有一些遺憾。
終于不再談“原生家庭”
翻看這幾年的家庭倫理劇,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對于原生家庭的反復談?wù)摗?/strong>
《都挺好》中,第一集里去世的母親成為劇中矛盾的根源。
她讓姚晨飾演的女兒從小飽受不平等的待遇,也讓兩個兒子變得弱不禁風,扛不住事兒,更令那個成為國民話題的“蘇大強”,變成作天作地的代名詞。
重男輕女、位置失衡,讓蘇家上下,成為傳統(tǒng)家庭的祭品。
同樣引起熱議的《喬家的兒女》,也在第一集中讓“母親”缺席,但喬家所有負面的影響卻來自于劉鈞飾演的父親喬祖望。
當“生兒不養(yǎng)兒,生女竟送女”成為喬祖望的“父道準則”時,白宇出演的長子喬一成,成為喬家實際的“父親”,由此產(chǎn)生的畸形兄妹關(guān)系,讓喬家一邊幸福著,一邊煎熬著。
《喬家的兒女》(2021)
有關(guān)原生家庭的探討,還出現(xiàn)在《歡樂頌》這樣的都市女性劇,以及《安家》這樣的現(xiàn)代職場劇里。
在這兩部劇中,子女們恐懼的來源,不再是蘇大強和喬祖望那樣的“懦父”,而是劉美蘭、潘貴雨這樣的“惡母”。
她們本身深受性別偏見之苦,卻又毫不猶豫地將這層苦難疊加到女兒身上。
如果說,這些探討原生家庭的國產(chǎn)劇,在前些年尚能引起社會熱議探討和觀眾情感宣泄的作用的話,那么如今再要復制,顯然變得聒噪且不合時宜。
《小敏家》值得一看的地方便在于,它打破了這層不合時宜的屏障。
在這部劇里,主角們不再是被父母壓抑的尚未婚嫁的子女,而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體。
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再是簡單地掙脫“懦父惡母”的牢籠,而是當離婚許久后,如何在復雜的家庭倫理關(guān)系中,找尋重新戀愛的可能性,以及再次婚嫁的自由度。
中年離婚男女的戀愛
《小敏家》以頗為戲謔的方式,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個“離婚場域”,即劇中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角色都曾離婚。
周迅飾演的劉小敏,黃渤飾演的陳卓,秦海璐飾演的李萍,以及唐藝昕飾演的劉小捷。
此外,連劉氏姐妹的母親王素敏,也在多年前離異。
盡管這一設(shè)定有些輕喜劇的懸浮感,但它至少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即當離婚群體不再是孤例,而是普遍現(xiàn)象時,人們對離婚一事所反思的深度也將大大加強。
與此同時,上述每個角色選擇離婚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劉小敏和金波的婚姻破裂,既源于后者酗酒暴虐的劣根性,也源于前者在這場婚姻中失去了對戀愛的幻想。
劉小敏本質(zhì)上是一個渴望詩意和浪漫的人,這也是為何當她在婚姻中苦苦掙扎時,和深諳詩詞的老師通信討教,這一行為并非出軌,但卻折射出劉小敏閨中苦悶的心情。
但陳卓和李萍的拆伙,并非感情出了問題。這也是為何在很多場合,他們看起來依然像對老夫老妻、斗嘴冤家。
這對夫妻之間的嫌隙,被他們的女兒一言道破:李萍終究是個利己主義者,她當初看上陳卓是因為其經(jīng)濟適用,當實用主義跟不上李萍的眼光時,她選擇了錢更多的洪衛(wèi)。
而劉小敏的妹妹小捷又不一樣,她所遭遇的婚姻關(guān)系,不再是姐姐那一代的暴虐無?;蚪?jīng)濟適用,而是當率性而為碰到無能媽寶后,婚姻關(guān)系的必然解體。
當這些夫妻離婚的緣由被一一展現(xiàn)后,我們方才懂得這些中年人所遭遇的困境,也才理解他們在新的一段戀愛關(guān)系中的防范和遲疑心理。
比如當陳卓見過小敏的母親后,他對兩人的未來產(chǎn)生了憂慮。
于是,他問小敏,假如你媽同意咱們結(jié)婚,你愿意嗎?
不料小敏靈機一動,反問陳卓,如果我媽同意,你愿意娶我嗎?
而原本對婚姻興致盎然的陳卓,此時猶疑訥然了。至于猶疑的原因,不是不愛,而是他必須顧及女兒的情緒。
婚姻對于二人來說,不再是共度余生的保險卡,而是遭遇過觸礁事件的破船,他們都想給予對方補好漏洞的保證,但彼此都不愿輕易開口。
周迅極富層次感的表演,無疑增加了這份中年離異者所遇困境的可信度。
不管是金波突然出現(xiàn)后,她措手不及的反應(yīng);還是在金波離開飯桌后,她不停擦拭著前夫吃飯的地方,這種由內(nèi)而外透露出的陰影和惡心,讓我們明白了她為什么對婚姻如此拒斥。
而《小敏家》需要完成的轉(zhuǎn)變,便是如何讓這位中年離婚的女人再次信任婚姻。
這種關(guān)于人性跌宕的反轉(zhuǎn),遠比明面可見的戲劇沖突要有沖擊力得多。
可惜了,半部好劇
遺憾的是,從目前劇情來看,《小敏家》只能算作半部好劇,它做到了對中年離異者心態(tài)的挖掘,但更多的,卻依然是國產(chǎn)家庭倫理劇中無處不在的狗血橋段和刻意編織。
這一問題,最明顯地出現(xiàn)在人物關(guān)系網(wǎng)的搭建上。
比如,在小敏的兒子尋找復讀班時,劇集將兒子的執(zhí)念和李萍的教育機構(gòu)聯(lián)系在一起。由此牽扯出小敏求助李萍,以及小敏的母親擅自和李萍的母親聯(lián)絡(luò)等橋段。
又比如金波為了看兒子而與保安發(fā)生沖突,導致兩個家庭正式碰面。
兩位前夫互加微信,兩個“情敵”假意寒暄,這些橋段固然可以提高收視率,但其所顯露的刻意手法,已然在邏輯層面上失去了信服力。
畢竟,那堵引發(fā)金波看見兒子的玻璃墻,在現(xiàn)實的教輔機構(gòu)中,絕難看到。
這些擾亂主題表達的拙劣手法,最終讓《小敏家》落了下乘。
相比之下,2019年的《被光抓走的人》要耐人尋味得多。
影片用一道光抓走一部分人的奇幻現(xiàn)象,導致剩下的人猜疑自己“無愛”的設(shè)定,展現(xiàn)了幾個群體的愛情反思。
其中,黃渤和譚卓飾演的中年夫妻,便在這種“無愛”的猜忌中煎熬度日。
當中年夫妻之間沒有愛情,還需要繼續(xù)下去嗎?導演董潤年用一種生活流的敘事方式,表達了肯定。
同年,斯嘉麗·約翰遜和亞當·德賴弗主演的《婚姻故事》,用一場曠日持久、灼人內(nèi)心的官司,展現(xiàn)了一對中年夫妻的感情破產(chǎn)。
那段激烈逼真的吵架情節(jié),讓我們看到了中年愛情的脆弱與殘忍。
因此,《小敏家》雖在國劇領(lǐng)域內(nèi)試圖探索新的主題,但導演汪俊稍為“油滑”的直男思維和拍攝手法,以及男主黃磊演什么都是《小歡喜》里的“方圓”形象,還是讓這部劇停留在了及格線。
作者 | 郭源潮
電影,從不比生活更高瞻
編輯 | 佐爾巴
排版 | Juan
策劃 | 后浪電影編輯部
Contact Us
投稿 | 合作
houlangdianying@hinabook.com
會員 | 電影課程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歡迎隨·意·打·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