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兼顧商業(yè)性和文化底蘊的結合,它既不是一個純粹的流量劇,也不是說教性質(zhì)的歷史劇。其實我們第一次去跟杜華接觸找一博來拍,是在《陳情令》開播之前的兩三個月,而不是他火了之后?!?/strong>
作者|丁楚喬 編輯|友 子
開播兩周以來,華夏古城傳奇劇《風起洛陽》連續(xù)霸榜熱門網(wǎng)劇之首。
留白影視創(chuàng)始人、《風起洛陽》總制片人徐康向數(shù)娛君表示,這是“預期之內(nèi)的開局”。在他看來,觀眾關注這部劇,主要是因為原作者馬伯庸及主演們,并且愛奇藝也在四季度進重點推薦了這部劇。
“但觀眾會有多喜歡、看后有什么反應,真的不知道,要交給市場去檢驗?!?/p>
在以往的古裝劇中,洛陽一直是背景城市。與歷史上的燕都(北京)、長安(西安)、汴梁(開封)相比,神都底蘊深厚,但給人印象又不甚明朗。因此,當故事在這里上演,這對片方來說既是對華夏文化發(fā)源地之一的尊重,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戰(zhàn)。
于是從四年前的文本創(chuàng)作起,主創(chuàng)們就選擇了“劍走偏鋒”。
首先,與馬伯庸相識、合作多年的徐康深知,馬伯庸非常擅長在歷史縫隙找一個小切口切進去,寫出具有“歷史可能性”的故事。抓住這一點,《風起洛陽》注定不是純粹的流量劇或者歷史劇,更多以當代年輕人視角去看待時光長河中的洛陽生活圖景,在選角、場景、配樂等方面也考慮到了年輕觀眾的喜好,比如劇中的跑酷場面和大婚段落都備受好評。
其次是籌備階段對洛陽意象的確定。作為一個架空故事,背景、場景設計方面借鑒了部分盛唐時期的史料。唐朝本來就是佛教盛行,不僅洛陽、西安,各個地方都有許多佛像,怎樣才能與眾不同?
“我們強調(diào)了同一佛像的各種形態(tài)表現(xiàn),將大佛和角色們的心境相互映襯。圍繞‘中原小江南’的城市定位,外景、內(nèi)景均以流水構建布局?!薄讹L起洛陽》美術指導邸琨告訴數(shù)娛君。
作為片方,徐康還有一個心愿:讓觀眾在喜歡看劇之余,有些許深入思考?!懊恳蛔哦级加幸恍v史底蘊和故事”,這一將商業(yè)性和文化底蘊相結合的想法也吸引了平臺方愛奇藝。以洛陽為開端,更廣袤的“華夏古城宇宙”的版圖正在孕育中。
“既不是純粹流量劇
也不是說教歷史劇”
數(shù)娛君:目前《洛陽》這部小說還沒有出版,先播出了《風起洛陽》劇集。當時為什么會決定先推進這個項目?
徐康:其實馬伯庸在2017年就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洛陽》了,寫作歷時一年多,這部原著只有我們主創(chuàng)和平臺看過。
到了影視化階段,在討論原著懸疑線中大BOSS的設定有很多調(diào)整,所以決定這部作品就先不出版了,等劇集上線后再出版。
數(shù)娛君:為什么選擇以古都背景寫架空故事?《風起洛陽》劇本打磨大概多久?
徐康:早前拍攝《長安十二時辰》過程中,我和馬伯庸聊關于影視改編的一些想法,包括《長安十二時辰2》和《風起洛陽》的改編,那時他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就是古城系列,其實每一座古都都有一些歷史底蘊和故事。
馬伯庸非常擅長在歷史縫隙找一個小切口切進去,寫出具有“歷史可能性”的故事,所以2017年就有了做《洛陽》的想法。經(jīng)過馬伯庸一年多進行創(chuàng)作,2018年編劇青枚老師開始正式進入到劇本改編、攝制等影視化階段,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四年了。
(留白影視創(chuàng)始人、《風起洛陽》總制片人徐康)
數(shù)娛君:《洛陽》IP開發(fā)、愛奇藝的加入以及“華夏古城宇宙”的產(chǎn)生,其中有什么淵源?
徐康:關于《洛陽》,我們有一個認知,就是中國老百姓很喜歡看強盛時代背景下的作品。
無論盛唐還是北宋,亦或是清朝康乾盛世年間,觀眾很樂于看到這些背景下發(fā)生的故事。不管是盛唐的長安、洛陽,還是像北宋的汴梁,之所以能成為時代的核心,甚至是世界文明最璀璨的部分,這些古都一定是發(fā)生了很多故事,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視覺化呈現(xiàn),將大家代入到這些繁盛時代。
這樣的糅合,在我們看來是兼顧商業(yè)性和文化底蘊的一種結合,它既不是一個純粹的流量劇,也不是說教性質(zhì)的歷史劇,這點比較打動我們。后來愛奇藝方面也有這個訴求,大家的理念撞在一塊了,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華夏古城宇宙”。
數(shù)娛君:主創(chuàng)團隊怎么看待和把握《風起洛陽》的內(nèi)容調(diào)性?
徐康:做這種類型的劇,平衡很難把握,因為這種高質(zhì)感的電視劇相對而言觀劇門檻會高一點,在選擇受眾方面是很冒險的。在此前提下,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大家覺得你還是用心在做這個項目,對留白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平臺的第一訴求一定是希望最大公約數(shù)的用戶來看,同時要權衡項目的商業(yè)性和藝術性。你能拍得質(zhì)量很好獲得大家喜愛,并在劇的基礎上傳達正確的價值觀,給大家?guī)韸蕵?、也讓觀眾了解更多知識,或者說對人生有些思考,那是更高的訴求。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片方就很滿足了。
年輕的《洛陽》:
跑酷、賽博朋克、非傳統(tǒng)古裝
數(shù)娛君:劇中的高秉燭是戰(zhàn)斗力擔當,主演黃軒第一次嘗試這么高強度的打戲,角色前后也有許多成長變化,團隊對他有什么評價?
徐康:項目初期和黃軒做過很多次溝通,他一直在思考高秉燭各個階段的變化: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這個人到底是什么樣的?
當時我們聯(lián)系得非常密切,幾乎每天早晨我一睜眼,就看到軒哥發(fā)了三四十個60秒的微信語音,一直到吃完早飯還沒聽完。他真的在想高秉燭的劇情,比如不良使要怎么進大理寺、怎么出來、為什么有武功、復仇的同時親情線又是什么樣的,他會想得非常詳細。
(黃軒飾演的高秉燭)
數(shù)娛君:高秉燭在不良井有一段特別精彩的跑酷打戲,中間還從高處利用掛布滑下來,這是劇本里已有的景物和安排,還是團隊的靈感?
邸琨:那個“滑下來”的設計是武指想的。我們搭不良井到這一處的時候,考慮到一些因素:原劇本對這里的描述是一個類似山洞那樣黑黢黢的地界,上面有一個火盆,底下有一堆人,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黑黑的,所以就改成了傍水設計,有一條大河大概四五十米寬,中間有一個島,距離岸邊大概有10-15米的地方,這些不良人就生活在島和岸邊的巖壁上,河上面有一座大橋可以正常行走,底下住著底層人。
當時在設計這個的時候就是為了要跑酷,如果親自去過不良井的話能發(fā)現(xiàn),人可以在水面和房頂上來回穿梭,因為有各種的吊橋連接,來來回回的,可以跑起來。畢竟現(xiàn)在面向許多年輕觀眾,劇集場景要適應現(xiàn)代人的觀感,所以在設計這個場景的時候就是代入了游戲感,也會比較獵奇一點。
(不良井“跑酷”動作戲)
數(shù)娛君:關于“神都小分隊”百里弘毅和武思月的人選,王一博、宋茜這些年輕演員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徐康:《洛陽》選百里弘毅這個角色的時候,當時策劃團隊覺得王一博特別適合。其實我們第一次去跟杜華接觸找一博來拍,是在《陳情令》開播之前的兩三個月,而不是在他火了之后,之前反而比在一博火了之后定他更難。
選擇宋茜演武思月是因為她在事業(yè)上一路拼搏,具有獨立女性的氣質(zhì),她又練過舞蹈,所以打戲會比較舒展。她本身還帶有挺颯的、英氣的感覺,特別適合思月,因為思月在劇情當中很多時候是男裝,以內(nèi)衛(wèi)的方式出現(xiàn),我們希望她在女裝的時候是有一點點的不適應、羞澀感,一開始我們就覺得她合適,她能演得出來。
(《風起洛陽》“神都小分隊”)
數(shù)娛君:《風起洛陽》的配樂很出彩,為什么會想到用人聲吟唱的方式去完成許多BGM的處理?
徐康:風起洛陽的配樂運用了很多古裝劇少見的音樂元素,例如賽博朋克風格和電子音樂,不僅豐富了音樂的色彩,更重要是加強了對氛圍的渲染。
其中專門設計的人聲部分運用了真人聲和合成變形人聲兩部分交叉重疊,不少觀眾都對出現(xiàn)的人聲印象很深刻,是因為作曲家在設計時不僅考慮到了當時的情節(jié)和美術色彩,更是將案情線索也埋了進去。
例如在告密者林仲父女被害、大理寺陳闕被滅口、十六夜的出現(xiàn)以及手戟等鏡頭,都用同一個女聲的吟唱,其實早有預示十六夜是個女人。類似的音樂埋線還有一些,期待大家來發(fā)現(xiàn)。
外景1.5萬平、重現(xiàn)當年美食
再造“中原小江南”
數(shù)娛君:從宮殿、府邸、南市再到不良井,場景反差很大,在這段架空故事中,為了展現(xiàn)神都風貌,團隊都做了哪些準備?重點突出洛陽的哪些意象?
邸琨:很早之前,洛陽市政府讓我們?nèi)ヂ尻枌嵉貐⒂^過,基本上所有的名勝古跡都包括在內(nèi),還有相應的詳細講解,我們要從這里面找出有辨識度的元素。
洛陽首先有“中原小江南”之稱。為了體現(xiàn)“中原”二字,我們?nèi)急容^規(guī)避“山”,比如拍攝時,在橫店有一些實景,正常的宮殿后面都是山,需要圍上一圈幕布,通過后期做成天空。
(《風起洛陽》美術指導邸琨)
如何體現(xiàn)“小江南”的感覺?因為洛陽的水比較多,我們分別通過外景和內(nèi)景來體現(xiàn)。
外景比如說我們搭建的南市,盡可能要做一條水道,旁邊還有小溝渠。內(nèi)景以百里府為例,百里弘毅本身是一個建筑設計師,很多設計師在構造自己家時多少都注入了自己的夢想,“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睡在自然環(huán)境里最好。因此百里弘毅的屋子是將庭院內(nèi)景化,有了這個概念后再將水融入進去。
劇中,圣人的前面有一尊臥佛造像,也搭配了水,同時還有蠟燭和干冰。武攸決坐著的背后設置了一個小型瀑布,瀑布后面隱藏的是洛陽輿圖,暗示了他這個角色比較特殊。所有這些布景考慮都是對人物性格的補充,包括高秉燭從棺材里出場的細節(jié),也是為了展現(xiàn)他的生不如死。
(百里府將庭院內(nèi)景化,融入流水)
數(shù)娛君:佛像在《風起洛陽》里的許多場景都有出現(xiàn),這當中有什么寓意?
邸琨: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造像也是洛陽的重要元素。在整部片子的設計里,包括不良井里的佛像造像、萬像殿的水晶佛頭造像、圣人殿里的臥佛造像,所有的佛像造像的臉部用的都是盧舍那大佛佛頭造像的形象,我們采用的是他各種形態(tài)來體現(xiàn)不同的心境。
不良井的布景光線比較暗,我們就給佛像涂了一些不同的顏色。聯(lián)昉萬象殿相當于天眼系統(tǒng),直接領導是圣人,水晶佛頭的存在包括旋轉意味著圣人將天下盡收眼底,是無處不在的。造像也是,當時圣人在洛陽已經(jīng)是暮年了,臥佛造像代表她余威還在,雖然不出那座殿,但所有臣子進殿時還是會被嚇得不行。
數(shù)娛君:片中對神都洛陽的色調(diào)方面進行了哪些細節(jié)處理?
邸琨:這次主要是用木制來反映,基礎色調(diào)來源于木頭、石制等材料,搭配方面盡量控制在少量配色。顏色上參考了唐朝的大紅大綠,不過我們將紅綠面積用得相對比較少,比如說南市那些建筑上有這些色彩。涉及木制品,則會刻一些花紋,以表現(xiàn)它表面曾經(jīng)色彩鮮艷過的感覺。
另外關于固定光源的布置,其實古裝很受限,因為沒有燈光照明。我們之前和謝澤導演合作過,他對點光源有特定的要求,為了做出那個效果,我們盡可能讓點光源以一簇或者是一面的形式出鏡,我記得萬像殿的蠟燭好像是三千多支。
(木制背景為主,紅綠點綴、光源成簇)
數(shù)娛君:劇組大概搭了多少景?在這過程中,如何對具體場景進行取舍?
邸琨:平地建起的是外景南市和兩個棚景(不良井、百里府)。南市一萬五千平米,200多人歷時90天建成,主要困難是搭建的時候,這種外景需要注意下雨天和后期維護。另有一個兩千多平米的河以及25米高的塔。
棚景方面,不良井約五千平米,120人65天做成,因為想有戲感,我們還在棚里挖了條河。百里府是兩千平米,40多人35天搭完。
在置景等規(guī)劃上,首先保證劇本里已有的這些景,剩下輔助的景我們是這么想的:一是到當?shù)夭娠L,二是查資料,當時什么東西最火、最需要表現(xiàn),我們就進行表現(xiàn)。百里弘毅吃的酥酪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原先劇本里也沒有說一定要吃哪種美食。
一切穿插在主線中的美食、置景都為人物動機而服務,有時反復出現(xiàn)某一場景是為了加深記憶度,當然也有控制成本方面的考慮。
特別要提一下,東宮那場曲水流觴的盛宴是我們設計的。真正的洛陽水席很有名,它是各種湯,丸子湯、牛肉湯等等,唐朝的史料里好像是沒有關于水席的記載的,實際要到后來很晚才出現(xiàn)。
數(shù)娛君:許多觀眾都認為不良井的景觀很美。剛開始鏡頭給到不良井時,有小橋流水,大家可能不會立刻想到這里的人和神都子民過著兩種生活。
邸琨:劇本對環(huán)境的概述、故事的架空設定,給了我們許多的二次創(chuàng)作空間。從不良人的角度來說,他們對生活是有希望的。我們后來解構這一點,認為地面上有什么,地下就應該有什么,上下對應著來。只不過地面上賣的是好一點的魚,底下的營生可能是殺魚去鱗。上面有棺材鋪,賣正經(jīng)的棺材,那底下也有扎紙人的,給上面都做好了。
所以我覺得,雖然不良人是被禁錮的一些人,和蹲監(jiān)獄也沒有什么太大區(qū)別,但這地方仍然有光照進來。他們想要有趣的生活,不是生不如死地湊合活著。
(不良人的日常生活)
結語
一座古城的人文色彩往往是其動人之處。
四年磨一劍,《風起洛陽》扎實的劇作基礎構建起了人物風骨,而主創(chuàng)們將對神都的幻想具象化為現(xiàn)實,洛陽一時間也成了社交話題中的“古都頂流”。
《風起洛陽》播出后,套娃式的BOSS設定、主角的成長線和性格的多面性一直牢牢吸引著觀眾追更。戲份不多的角色亦牽動人心:喜形不于色、運籌帷幄的圣人,身世凄苦、默默守護的窈娘,重情重義、誤入神道的王登成……立場不同的諸位背后是他們信奉多年的生活方式,人生百態(tài)盡顯。
與此同時,依托劇本邏輯的置景是極為重要的加分項。“雖然故事是有假定性的,但觀眾期望看到更自然的?!臂$f,近年來,觀眾對魔幻、架空等題材的劇集要求在提升,對美術、攝影這些用于輔助講故事的表現(xiàn)手法勢必越來越嚴格。
神州大地上,歷史名城璀璨如星,“華夏古城宇宙”剛剛揭幕便已掀起討論熱潮。接下來,更多的故事呼之欲出,它們將帶領觀眾走近怎樣的生活畫卷,令人拭目以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