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之頭五郎又回來了。
看著松重豐臉上若隱若現(xiàn)的老年斑,我有些慌。我不知道這個關于美食與孤獨的故事還會講多久。
最新一季有個副標題,叫“美味卻苦澀,井之頭五郎的災難”。
這災難當然不是說美食,在和美食邂逅這件事上,五郎從不失手。
災難來自于人,或者說是人際關系。
對于一個習慣了孤獨的人來說,人際關系才是最麻煩的事。
《孤獨的美食家》(2022)
01
井之頭五郎的反抗
POST WAVE FILM
這一季的故事,五郎就掙扎于“渴望孤獨”和“不給別人添麻煩”之間,萬般無奈,才會做出小小的“五郎式的反抗”。
這讓故事看上去倒像是古龍筆下的“七種武器”,古龍要講的不是武器,而是人的某種品質(zhì)。
而這一季的故事要講的也不是美食,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
日本人似乎有一種 “羈絆情結”,據(jù)說這和日本人內(nèi)斂的性格有關,無法直接表達,就只好被羈絆住。
而且日式羈絆不僅僅指的是熟識的人之間,第一次見面的人同樣存在著某種羈絆。
在第一集的故事里,五郎走進一家中華料理店,店里生意很好,沒能給五郎留下那種“一人食”的空間。
而作為日本“一人食”的杰出代表,五郎極其厭煩拼桌,那意味著尷尬。
然而不想錯過這單生意的服務生問一位也是一個人吃飯的大嬸是否介意拼桌,大嬸兒回答并不介意,本已想轉(zhuǎn)身離開的五郎,被“絆”住了。
五郎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因為拒絕別人的好意,就是給別人添了麻煩。
對于日本人,尤其是像五郎這樣的日本人,這事關重大。
五郎只好轉(zhuǎn)過身來,硬著頭皮坐在了大嬸對面,而更可怕的是,這位大嬸兒一張嘴滔滔不絕,完全攪亂了五郎吃飯的心情。
不給他人添麻煩,這件事說起來容易,但你卻無法理解日本人能做到什么地步。
咱們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在原子彈爆炸后,廣島有很多人被埋在廢墟下,沒辦法逃出去避難。
他們在求救時,喊的是:“如果可以的話,請您救救我!”
很難想象,一個人在瀕臨死亡的時候,還要保持禮貌。
當時有一位叫谷本清的牧師,他沒有受傷,在面對傷者時,他一直重復說的是,“原諒我沒有像你們一樣受傷”,他為自己沒有受傷而感到慚愧。
了解了這股力量有多強大你就會明白,在那種情況下,五郎無論如何都走不出那家店門。
對于日本人來說,保持社交距離,不給人添麻煩,是最基本的禮節(jié)。
而完成這樣的禮節(jié),需要不斷自我壓抑。
但壓抑總有抑制不住的時刻,那就是爆發(fā)的時刻。
而當你剛好遇見了別人的爆發(fā),就遇上了大麻煩。
有一集故事,趕著吃午飯的五郎,在電梯口碰到一個獨自悲傷的女生。五郎上前問她怎么了,這個女生不愿意給五郎添麻煩,可架不住五郎反復追問,結果這個女生爆發(fā)了。
她狠狠纏住五郎,一定要向他傾訴自己的失戀之苦。
對于這個女生來說,你既然越過了社交距離,那就要承受聽我傾訴的痛苦。
所以有人說,日本人的禮貌背后,其實是疏離。
在最后一集,五郎罕見的遇到了一位朋友,朋友因為投資失敗,如今靠送外賣彌補虧空。
認出朋友的五郎,將朋友讓進屋里,朋友也從最初的羞赧漸漸放松,接著開始滔滔不絕。
朋友打攪了五郎“一人食”的美妙時刻,但又無法打斷他,最后只好開啟“五郎式的反抗”,關閉五官,只保留味覺。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strong>
02
孤獨的代價
POST WAVE FILM
對于五郎來說,羈絆是最大的負擔。
在這幾個故事里,五郎始終掙扎于小小的羈絆之中,對他而言,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我相信五郎的故事會讓很多人感同身受,或者對于這部劇集來說,真正有魅力的不是美食,而是孤獨。
日本的美食番作品很多,然而十年過去,只有一個人找飯吃飯的五郎堅持了下來,原因正在于此。
這部劇集,將五郎的孤獨演繹到了極致,完全抹去的家庭背景,一個人的工作方式,漂泊不定的生活,甚至于他幾乎從不兩次踏入同一家餐館。
當然,這一季的五郎破功了,都怪那個話多的大嬸兒。
為了展現(xiàn)這種孤獨感,劇組甚至都“不會讓劇中出演過的配角演員再演其他角色,造訪過的區(qū)域、車站都盡量不要重復?!?/strong>
這讓五郎成了一個獨特的“吃播博主”,讓每一位社恐人士,都能看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
而劇中的這些飯店竟然還真實存在,這讓劇集打破了虛構與現(xiàn)實的邊界,讓這個夢越發(fā)真實起來。
每個看五郎吃飯的人都會想,等著吧,總有一天我要過上這樣的生活。
而這樣的生活,似乎又觸手可及。它變成了一種微小而可期的幸福。
但我們也要明白,五郎的生活里被抹去的部分,并非無關緊要,它也許至關重要。
因為,孤獨是有代價的。
日本的NHK電視臺曾經(jīng)推出過一部紀錄片《無緣社會》,去采訪那些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在日本,每年有高達32,000例“無緣死”,所謂無緣死,就是無人知曉的獨自默默死去。
為什么會無人知曉?
因為他們斷絕了一切社會關系,父母、愛人、朋友、同事,他們與這個社會一點一點失去關聯(lián),直到孤獨地走完自己最后一段人生旅程。
《無緣社會》(2010)
在韓劇《一起用餐吧2》里,女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獨居者,她也有一個獨自一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作家——你完全可以把她看作是灰暗版的五郎。
劇里面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女主人公每天都訂報紙,但是她根本不看。
她只是希望,某一天當她一個人死在家里的時候,門外日漸增多卻沒有人拿的報紙會引起鄰居們的注意。
《一起吃飯吧2》(2015)
這并非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為很多日本獨居老人,都與鄰居有這樣的約定信號。
NHK的工作人員在拍攝這部紀錄片時,帶著極大的哀傷,因為他們感覺自己仿佛是在提前哀悼這些受訪者。而他們又對這些人的處境無能為力。
所以再看《孤獨的美食家》時,當我看到松重豐臉上的老年斑,我不敢想象這部劇集會完結,因為我止不住會去想五郎晚年會是怎樣一個狀態(tài)。
于我而言,五郎已不再是一個角色,他更像是我生活中一個真實存在的友人。
他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方式,而我卻擔心他的選擇。
或許這場悲劇的唯一解藥,是重新與他人建立起羈絆。這聽上去或許有些功利,就像養(yǎng)兒防老,終歸是在給人添麻煩。
但就像《無緣社會》里所說的,“‘關聯(lián)’或是‘緣’,難道不就意味著互相添麻煩,并允許互相添麻煩嗎?”
在這一季的一個故事里,五郎光顧了一家小店,小店的店長給兼職的店員制作了一塊送別蛋糕,蛋糕上插著一個小牌,牌子上寫了一個“絆”字,店長說,他其實想要寫一個 “愛”字。
我想,這就是治療孤獨的唯一解藥。
在那集的結尾,店長邀請五郎和他們一起享用蛋糕,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五郎會拒絕這場羈絆嗎?
看在美食的份兒上,我想他拒絕不了吧。
作者丨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編輯丨清晏 排版丨逍遙
推 薦 閱 讀
豆瓣8.8!這部紀錄片緩解了我的屯菜焦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