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今天是第103個“五四青年節(jié)”,今年,我們也迎來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電影頻道將播出《青春之歌》《永遠是少年》《金剛川》《革命者》四部洋溢父輩青春的電影。讓我們回到那個時代,找尋那些鼓舞人心的閃耀足跡。
01
《青春之歌》
5月4日上午9:40,電影頻道播出中國電影史上耀眼的革命文藝經(jīng)典《青春之歌》,重溫上世紀30年代風云激蕩的革命浪潮。
1959年出品的彩色電影《青春之歌》改編自印數(shù)超過1000萬冊、被譯為20多種語言,備受國內(nèi)外關注的中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作品之一的女作家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
電影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講述了以女青年林道靜為代表的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不懈探尋、幾經(jīng)周折與磨難,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這部洶涌澎湃的時代電影,不僅故事動人,在攝制上也別具一格。
在鏡頭語言的運用上,《青春之歌》一反50年代銀幕鏡頭運用相對靜止的習慣,大膽而恰當?shù)剡\用了許多推拉搖移和變焦鏡頭,更鮮明地表達出革命的雄偉氣勢。
同時,《青春之歌》運用了大量后來深入人心的革命歌曲,《松花江上》、《救國軍歌》、《五月的鮮花》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將觀影情緒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深刻共情中華兒女的家國與民族情懷及革命熱情。
他們?yōu)楦锩聵I(yè)盡燃青春的斑駁舊影,現(xiàn)在依稀動人。
02
《永遠是少年》
“少年不懼歲月長,百年風雨歸來仍是少年。”5月4日15:15播出的電影《永遠是少年》,以20年代的抗戰(zhàn)時代為背景,聚焦于五個富有理想的學生,講述共產(chǎn)黨建黨初期,有理想的大學青年們在社會不斷的變革中,為自身信仰奮斗追尋的故事。
為了呈現(xiàn)出真實的年代感和生活感,主創(chuàng)團隊先后輾轉(zhuǎn)江蘇、廣東、福建、上海、浙江、山東、遼寧、黑龍江、陜西等九個省市拍攝,最大限度地復現(xiàn)彼時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建黨初期工人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zhàn)爭、大革命失敗、創(chuàng)建工農(nóng)革命武裝等歷史場景。
導演馮小寧說:“電影中就是一群普通學生在思潮中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新中國大廈做了奠基石。我一直在思考,想把這樣的故事呈現(xiàn)出來。我去消化大量的歷史資料,在千千萬萬的故事和歷史事件里尋找感動點,去糅合加工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來。”
這群大學生正是那個年代敢于作為的一群人:文婷錚錚鐵骨,馮健行崇智篤行、豹子憨態(tài)可掬、老武成熟冷靜,豆?jié){英勇無畏……
雖然他們性格各異,但在特殊歷史背景下,他們火紅的青春與燃燒的激情是相同的。無論革命道路多么曲折,他們?nèi)匀粓允爻跣?,擁抱無悔青春。
03
《金剛川》
抗美援朝戰(zhàn)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
5月4日17:30播放的《金剛川》,聚焦1953年金城戰(zhàn)役中正面戰(zhàn)場之外的工程兵戰(zhàn)士,力求真實呈現(xiàn)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描述工程兵題材的電影并不多,《金剛川》回望了一次次浴火重生,打不垮、炸不爛的英雄之橋背后,為保證后勤補給運輸、捍衛(wèi)交通要塞的“陸軍的先鋒”。
“我們在這場戰(zhàn)斗中沒有上刺刀,也沒有親手打死敵人,可是我們知道我們工作的意義:保證了戰(zhàn)斗的勝利。”當年搶修并保護金剛川巖里橋的實際指揮者,“工兵英雄”張振智曾說。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他們?yōu)楸<倚l(wèi)國展開生死接力,用生命開辟出一條“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為正面戰(zhàn)場提供了有力的依靠,更換來了數(shù)代人的和平與發(fā)展。
《金剛川》由小視點打開大格局,讓我們看到那些前線之外勇敢而可愛的中國青年,以及他們“不畏犧牲,以弱勝強”的偉大精神。
04
《革命者》
5月4日19:50播出的《革命者》走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的一生,讓我們回到向死而生的覺醒年代。
1919 年的五四運動、“南陳北李”建黨之約、開灤五礦聯(lián)盟大罷工……
電影以李大釗英勇就義前的 38 小時為切入點,在倒敘中不斷閃回李大釗為中國道路苦苦探索的幾個重大時刻,獨特地編織了他引領一眾革命志士為救亡圖存積極奔走、奮起反抗的一生。
《革命者》用頗具浪漫主義的鏡頭,為觀眾呈現(xiàn)的不僅是一段廣角鏡下壯闊的歷史,更是革命者們百年前的使命與夢想。
“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李大釗在1916年發(fā)表在《新青年》上的《青春》一文,說的是那些為革命而戰(zhàn)的青年,也是他自己。
正是他們的革命豪情,讓我們相信,勝利一定會到來。
回望百年歷史,無數(shù)青年用血肉之軀化作前進的基石,用堅定的信仰和無悔的熱情奮斗在建設新中國的道路上。
如今,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也在父輩百年奮斗史的激勵下,用青春的激情譜寫新時代的美好篇章。
5月4日,電影頻道將連續(xù)播出展現(xiàn)父輩昂揚青春的革命歷史影片《青春之歌》《永遠是少年》《金剛川》《革命者》。
讓我們不忘初心,與夢同行!
[1905電影網(wǎng)]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