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共有四部外國新片扎堆上映。
其中,不僅有來自日本的國民動畫IP“名偵探柯南”,來自美國的熱門驚悚片《墜落》和童年回憶殺《忍者神龜:崛起》,還有一部俄羅斯懸疑片《殺掉那個魔術師》。
顧名思義,影片講述了著名魔術師三兄弟在魔術表演的過程中,女助手憑空消失在道具水箱里,幕后兇手以女助手生命為要挾,控制著整場魔術表演,三兄弟只得一邊進行表演,一邊查找兇手的驚魂歷程。
截至目前,《殺掉那個魔術師》上映四天,票房剛剛突破百萬,成績十分慘淡。觀眾評價也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電影兼具魔術與懸疑的雙重刺激,再加上層層反轉,相當過癮;但也有評論指出,部分橋段邏輯經不起推敲,反派動機牽強,故事老套等一系列問題。
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殺掉那個魔術師》與之前熟知的《他是龍》《獵殺T34》《絕殺慕尼黑》等一系列俄羅斯進口片相比,都有不小差距。
一直以來,中國觀眾對俄羅斯電影都有著特殊的情結,中國市場也頻頻成為俄羅斯電影在海外的最大票倉,然而至今仍未有票房過億的俄片爆款出現(xiàn)。中國觀眾究竟喜歡什么樣的俄羅斯電影,俄羅斯電影在中國市場又將如何更進一步?
01.題材類型日趨多元 體育戰(zhàn)爭動畫成熱門
《殺掉那個魔術師》作為一部懸疑類型片,在過往的俄羅斯引進片中并不多見。縱觀近十余年來,登陸內地銀幕的俄羅斯電影,動作、戰(zhàn)爭、體育和動畫電影仍然是主要類型。
2006年8月,俄羅斯年度票房冠軍,改編自2002年“莫斯科大劇院人質事件”的反恐動作片《生死倒計時》在中國公映,就此開啟了俄羅斯商業(yè)片進入內地市場的新篇章。
緊隨其后,2008年上映的《密碼疑云》,2009年的《特工008》《護寶嬌娃》,2013年的《穿越火線》,2014年的《奪命地鐵》,2016年的《暗殺游戲》《火海凌云》等清一色都是動作片。
動作類型片數(shù)量雖多,票房也大多能達到千萬量級,口碑卻參差不齊,既有《火海凌云》這樣的高分力作,也有如《暗殺游戲》此類為觀眾所詬病的作品,但總體表現(xiàn)平平。
除此之外,歷史戰(zhàn)爭片也一直是俄羅斯電影的優(yōu)勢類型。2013年,俄羅斯首部IMAX-3D大片,展現(xiàn)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爭片《斯大林格勒》在中俄同步上映,一舉取得7191.3萬,創(chuàng)造了票房紀錄。
同樣取材于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的電影《獵殺T34》也曾以2326萬票房和7.5高分,在當年成為“小黑馬”。
對比之下,2015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就沒那么幸運了,評分雖然高達8.0分,票房卻沒能突破千萬;史詩戰(zhàn)爭大片《維京:王者之戰(zhàn)》更是遭遇中俄市場“冰火兩重天”的待遇,僅有1412萬入賬。
![]() |
《獵殺T34》 |
2018年,借著冬奧會與俄羅斯世界杯的東風,《花滑女王》《最后一球》等俄羅斯體育電影相繼進入內地市場。
2019年,真實還原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美蘇男籃爭霸戰(zhàn)的電影《絕殺慕尼黑》更是橫空出世,一路逆襲,最終以9181萬,刷新了俄羅斯電影在內地市場的票房紀錄。
不僅是真人電影,俄羅斯動畫也一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神秘”力量。尤其是《冰雪女王》系列,四部均在國內上映,總票房高達1.38億。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電影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兩國交流的日益深入,引進的俄羅斯電影類型和題材也更加多元。
例如,科幻視效大片《莫斯科陷落》《守護者·世紀戰(zhàn)元》,奇幻“神作”《他是龍》,重工業(yè)航天題材影片《太空救援》等,都曾令國內觀眾眼前一亮,不斷刷新著我們對俄羅斯電影的認知。
02.高口碑與難出圈 中俄電影合作還有更多可能
從上文的表格中不難看出,引進內地的俄羅斯電影不乏備受好評的高分佳作,但在《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看不見的客人》等小語種影片屢創(chuàng)票房奇跡的同時,俄羅斯電影為何遲遲未能破億?
一方面,中俄觀眾觀影口味存在差異,俄羅斯本土的賣座大片在引進之后往往遭遇水土不服。
有“俄羅斯2017第一神片”之稱的《維京:王者之戰(zhàn)》和科幻大片《莫斯科陷落》就是典型例證。二者都曾在俄羅斯本土掀起觀影熱潮,但到了中國卻因為文化背景差異和影片品質問題尷尬遇冷。
![]() |
《莫斯科陷落》劇照 |
另一方面,印度電影以娛樂性和批判性見長,泰國電影主打青春片,與它們相比,“俄羅斯制造”似乎缺乏差異化優(yōu)勢。
近年來,俄羅斯十分重視電影工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引進的作品也以“重工業(yè)”視效動作片為主。然而,在好萊塢大片和國產視效片的重重夾擊之下,觀眾自然難以對這些俄式大片提起興趣,還會認為其粗制濫造,質量堪憂。
比如,2017年上映的《守護者:世紀戰(zhàn)元》就被視為低配超級英雄大片,評分僅有3.8分,票房也止步2000萬大關。
誠然,文化和語言上的巨大差異,為小語種電影的傳播設置了天然的壁壘,而回顧過往成功案例不難看出,要想逆襲出圈成為爆款,過硬的口碑和普世的情感缺一不可。
這也是《絕殺慕尼黑》能夠刷新票房紀錄的重要因素。該片不僅以8.1分的評分在俄羅斯引進片中名列第一,影片所展現(xiàn)的堅韌不拔、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也超越語言和國家的界限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廣泛共鳴。
作為傳統(tǒng)電影強國,俄羅斯并不乏優(yōu)質的影視作品,如何調整引進片的質量與定位,選擇合適的檔期和宣發(fā)策略,將成為俄羅斯電影在中國市場更進一步的關鍵。
除了“引進來”和“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俄兩國的電影合作也在朝著長線、多層次縱深發(fā)展。《建黨偉業(yè)》《七月與安生》《囧媽》等一系列中國電影前往俄羅斯取景,各類中俄電影合拍項目也在不斷推進之中。
早年間,中俄合拍片就有葉大鷹執(zhí)導的《紅櫻桃》,馮鞏主演的《狂吻俄羅斯》等等。
近年來,講述中俄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歷史影片《戰(zhàn)火中的芭蕾》收獲好評;展現(xiàn)“俄式岳父” 和“上海女婿”斗智斗勇的喜劇電影《戰(zhàn)斗民族養(yǎng)成記》拓寬了合拍的題材類型。關于中俄合拍,未來還有著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曾幾何時,《雁南飛》《列寧在十月》《靜靜的頓河》《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經典蘇聯(lián)電影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和中國電影人,留下永恒的時代印記,也讓如今的我們有理由期待,下一個俄片爆款正在路上。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