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在縣委書記梅曉歌的帶領下,光明縣的問題逐一解決。調離前,梅曉歌回到羊湯館,喝了最后一碗羊湯,與縣委大院不辭而別。
12月22日晚,由正午陽光團隊打造,孔笙、毛珺琳、王宏執(zhí)導,胡歌、吳越、張新成領銜主演的年度大劇《縣委大院》迎來大結局,圓滿收官。
《縣委大院》12月7日首播即火,在央視一套首播當日收視率破2%,拿下今年央視一套首播的最佳成績。從開播以來,全時段電視劇收視率第一,各大第三方平臺熱度榜霸榜,網絡熱搜不斷,獲得2022德塔文的主旋律題材卓越景氣獎……該劇收官當晚酷云實時收視率也迅速破2%,穩(wěn)居冠軍。
《縣委大院》影響力廣泛,光明縣縣委書記梅曉歌和他在新舊縣委大院里先后兩任同事們在新時代團結群眾,縱橫上下、共建光明縣的奮斗故事,讓熒屏前的大眾更加了解基層政府的運作現狀和基層工作的新風貌。
1905電影網日前專訪《縣委大院》編劇王小槍,他的代表作包括《功勛》《面具》《對手》等高分電視劇,目前正在創(chuàng)作醫(yī)療題材新劇《生命緣》。
王小槍回憶,當初在寫《縣委大院》劇本時沒有把這部作品看成主旋律,“忘掉這個題材,而是要做出一組生動鮮活的人物,做出一些精彩的情節(jié),做出一些有味道的臺詞,不要被所謂的主旋律三個字,捆住自己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
《縣委大院》像萬花筒,娓娓道來
《縣委大院》播出期間,#縣委大院拍出了體制內的真實#登上微博熱搜。在豆瓣熱評里,也出現了“太真實了,感覺又上了一晚上班”、“作為體制內人員,看這劇還是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等高贊評論。
王小槍告訴我們,他之前沒有寫過基層干部題材,對這類題材比較陌生,為此他花費近半年采風調研,體驗生活,做了大量的采訪。雖然故事、人物和情節(jié)都是虛構,但虛構的現實主義作品背后也需要真實和細節(jié)的支撐。
還有部分觀眾提出《縣委大院》的情節(jié)比較零散,沒有特別大的激烈的戲劇沖突。
對此,王小槍解釋,“這個劇并不是傳統的主要人物的主要矛盾這種模式,這可能和題材有關系?!犊h委大院》是一部政治題材劇,但不是官場劇,也不是反腐劇,更多是通過現成的小切口,來關注許多基層干部在處理工作遇到問題的時候,是怎么通過自己的智慧去解決的。”
他舉例,有的基層干部題材劇側重扶貧,有的講鄉(xiāng)村振興,有的講下鄉(xiāng)駐村,有的可能講環(huán)保,“《縣委大院》不一樣,它就像一個萬花筒,里面什么都能看得見,它講的是日常。”
“先通過群像戲來開場,把觀眾帶進來,先熟悉這些人物,再到后面有一些單元事件就出來了。”王小槍表示,《縣委大院》不是快節(jié)奏的爽文劇,它是百花齊放、娓娓道來、草蛇灰線的故事,有前后呼應的結構。
《縣委大院》一開篇就展現了抗拒拆遷、村民上訪、經濟數據造假三大問題,隨著劇情發(fā)展,招商引資、鄰縣競爭、環(huán)保檢查、防汛、醫(yī)藥改革、整改重污染企業(yè)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本劇的切入視角多樣,出場人物眾多,有以梅曉歌、艾鮮枝等縣委干部和喬勝利、李來有、李保平、三寶等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為視角來展現基層的瑣碎工作日常,有以新人林志為為視角走進縣委大院的內部生態(tài),書寫從呂青山、梅曉歌到林志為不同年齡基層干部的精神傳承,也有以老邱、鄭三為視角切入群眾與士農工商的民生民怨。
王小槍在創(chuàng)作時目的很明確,“既寫大院之內,也寫大院之外”,寫出一個多元化的基層群像。
胡歌等演員都是高手,為劇本加分
破釜沉舟的梅曉歌、雷厲風行的艾鮮之、任勞任怨的喬勝利、勤勞肯干的林志為、激進膽大的曹立新、反對形式主義的李保平......《縣委大院》呈現了一個個性格鮮明,行為鮮活的人物。
王小槍說,“塑造人物,首先要把他還原成一個真實的人,他有他的思想邏輯,行為邏輯都應該是合理的,是一個立體的人。這是核心,不管寫什么樣身份的人,都應該秉承這個原則。”
對于梅曉歌的角色塑造,他不想寫成嚴肅的臉譜化的基層干部形象,“我想更多把他的多方面表現出來,比如他在面對妻子的時候是什么樣子,他在面對母親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等等。”
在劇本階段,梅曉歌就設定為一個熱愛晨跑的人,王小槍希望用這種跑步的動感節(jié)奏來開篇,跑步也代表著梅曉歌堅韌不拔的個性。梅曉歌應該是如此立體的,如此有生活的。
王小槍認為,演員胡歌本人和角色也很搭,“胡歌和梅曉歌一樣都有一些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所以這也是一個1+1大于2的效果。”他和胡歌在劇組有過多次深聊,胡歌總是希望多了解編劇如何構思梅曉歌的細節(jié),以此更能深入理解角色,詮釋更加到位。
“他演的當然很好了,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很出色。”在王小槍看來,不僅胡歌,劇中每個演員對角色的演繹都令他滿意,比如黃磊飾演的呂青山,“他演出了縣委書記的那種層次感,他的表演讓我相信他就是個縣委書記。”
“我真的不是說客套話,大家都很好,每一個角色都很鮮活。”他認為《縣委大院》里的所有演員都是高手,他們湊在一起,給這個劇本加了很多分。
“全國上千個縣,那么多干部,有誰能被人記?。恐灰愀傻囊患履鼙焕习傩沼涀?,那就不容易了”,“ 第一??圩雍苤匾?要是扣不好,早晚都得解開重新系,早解開總比晚解開強”,“前面扔的煙頭燙了后面人的腳,踩住了不敢動,疼了不敢說,兩難”……
梅曉歌實事求是,將心比心的領導風范和不打官腔的說話風格深入人心。從基層干部到百姓人家,《縣委大院》里的人物都說出了很多金句,為觀眾稱道。
創(chuàng)作劇本時,王小槍反復打磨臺詞,要讓臺詞有味道,接地氣。“如果十個人都像一個編劇在說話,肯定不行。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邏輯,你要站在這個人物的身份的心態(tài)上,想他會怎么說話,他會怎么想問題,他會怎么做事情。”
在《縣委大院》,梅曉歌、艾鮮枝等基層干部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姿態(tài),而是扎根前線,為民服務,克服一切困難,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人。劇里展現的群眾面貌,如梅曉歌所說,“咱中國的老百姓啊,是最好的老百姓。”但在光明縣這個貧困縣里,干群之間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通過這部劇,王小槍說,“我想表達的就是希望干群關系越來越好,希望干部和群眾雙方都可以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多想一想問題,能更理解對方。”《縣委大院》最終為我們呈現的,正是一幅“郡縣治,天下安”的現實理想藍圖。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