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充滿詩情畫意的春天依舊,唯獨你停留在了記憶里。4月1日是張國榮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日,二十年的光陰似水流年,光影交錯間,張國榮的形象依然活躍在這個時代,從KTV里的《風繼續(xù)吹》到大銀幕上的《家有喜事》,他的歌聲他的一顰一笑依舊牽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他又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每年的4月1日,都會有大批歌迷影迷朋友聚集在一起,通過活動來緬懷張國榮先生,其中不僅僅有70后、80后,也不乏90后、00后,二十年間,為何張國榮的魅力不減反增?
影評人沙丹說到:“哥哥的樣貌還是像原來的那個樣子,被印刻在我們的電影畫幅當中,有大量的文章,有大量的人的回憶,包括他的作品就環(huán)繞在你的周圍。同時我認為跟張國榮先生他個人非常真我的這種魅力,有非常直接的關系,他對生活本身的態(tài)度,他對工作那種敬業(yè),以及他對歌迷、對于影迷本身的這種關愛。”
也正因如此,這二十年間,張國榮先生的形象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縱然時光在變,哥哥不老,從很多以前張國榮先生臺前幕后的故事當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他是如此地率真、可愛、真實、善良、友善,他沒有刻意立任何的人設,但是他的人設卻是如此地飽滿。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歌壇百花齊放又競爭激烈,其中在張國榮和譚詠麟兩人之間的競爭最為突出,兩派歌迷也經(jīng)常為此發(fā)生言語肢體沖突,加之媒體的興風作浪,歌迷們打架互罵更是常事。面對娛樂圈這種亂象,兩位當事人都感到非常困擾,譚詠麟宣布不再參與任何競爭性獎項的評比,張國榮也選擇在連開了33場演唱會之后,忍著悲痛和失望暫時告別了歌壇,選擇在那個時候急流勇退,面對現(xiàn)狀,勇敢表達出了自己的不滿。
張國榮真摯地對待朋友對待歌迷,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地方。張國榮的經(jīng)紀人陳淑芬曾說過:“張國榮是我見過的最友善的巨星,他永遠都先想到別人。”他在對待片場的基層工作人員時,毫無架子,表現(xiàn)出了充分的耐心,對待歌迷,他也是重情重義之人,得知一位骨癌末期的歌迷想見他,他便帶著親筆簽名的唱片前往看望。他曾向歌迷許諾,在退出歌壇后,會開一家咖啡館,歌迷可以憑借演唱會票根換取一杯咖啡,7年后,咖啡館如約開業(yè)。
張國榮先生在大銀幕上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銀幕記憶,《英雄本色》里的宋子杰,《倩女幽魂》里的寧采臣,《阿飛正傳》里的旭仔,幾乎每一部電影里,張國榮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本色出演”,他的可塑性非常強。在電影《錦繡前程》里,他要飾演一個比較負面的情場浪子,這可能有悖于光鮮亮麗的明星形象的塑造,然而他卻毫無保留地飾演了這個角色,甚至還在本片自彈自唱了一首片尾曲。沙丹說到:“他能夠在塑造角色的時候,從角色本身的需要出發(fā),而不是說對自己有極大的自戀,張國榮對待自己每一個角色,他自己都是真心的、用心去進行刻畫的。”
永遠有人在老去,也永遠有人正青春,張國榮先生春春美麗的形象永遠流傳在光影里,也留存在觀眾的腦海中。中國電影資料館放映的電影《胭脂扣》《阿飛正傳》,經(jīng)常一票難求,對于70后、80后,可能這是一次懷念,對于95后、00后,可能這是一次全新的認識,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到這些電影打開的樣子,在電影里,張國榮先生還在以一種帥氣富有魅力的形象,與我們近距離接觸,讓我們覺得他并沒有走遠。
我們在懷念張國榮先生的時候,在聽他的歌曲、在看他的電影作品的時候,其實也是一次認識和發(fā)掘他的過程,我們認識到了那個充滿活力的充滿自信的“少年人”,他的真誠、樂觀、自信持續(xù)地感染著我們,也許我們再也不能和哥哥“一起坐坐談談來日動向”了,但是每年的4月1日,我們?nèi)匀粫肫鹚?/p>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