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影院都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場景:一群身穿華麗漢服的小朋友在朗誦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一幅幅與唐詩有關(guān)的海報的展示,或是在聽老師有關(guān)唐詩的講解。怎么唐詩一下子又熱了起來?不奇怪,這些大抵是影院組織的有關(guān)電影《長安三萬里》的活動。
對于《長安三萬里》之前開展的內(nèi)部觀摩或是點映來看,反響一直平平,有的看后還直接吐槽這部電影的拖沓和動畫形式表現(xiàn)真實人物的方式不太適應(yīng),更不會想到因為李白、唐詩而爆紅。但事情就是讓所謂的業(yè)內(nèi)專家打了臉。
(來源:燈塔專業(yè)版)
《長安三萬里》是我國第一部將詩歌與詩人融入電影劇情之中的影片,其中包含48首唐詩,呈現(xiàn)了大唐盛況,以及唐代的“群星璀璨”。褪去“唐詩”的光環(huán),它或許只是一部平平無奇的影片。但如今的爆火出圈,也從側(cè)面折射出中國人民對于唐詩的熱愛,開啟了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在影視領(lǐng)域的巔峰之門,也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發(fā)展拓寬了思路。當家喻戶曉的唐詩走進電影;當影院里的稚子小童嘴里振振有詞的念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當一群又一群人身著漢服的觀眾出現(xiàn)在電影院;當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新華社等眾多主流媒體也都相繼為之發(fā)聲。毫無疑問,《長安三萬里》是真的做到了將長安帶到千年后的國人面前,真正做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化表達,這就是它爆火出圈的成功密碼。“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
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流傳千古的大唐詩歌,是國人骨子里的歷史文化驕傲。唐詩受眾群體廣泛,大多數(shù)中國人是背著唐詩長大的。這是一部獨屬于中國人的電影,只有國人能夠讀懂其中蘊含的深意與表達的意境,這一獨特性,激起了我國觀眾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淘趪斯亲永锏脑姼鐳NA,根植于國人心中的詩歌文化,哪怕影片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依然無法抵抗國人對唐詩本身的熱愛,題材的增分與影片的爆火密不可分。
《長安三萬里》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真人真事,演繹詩人的一生,展現(xiàn)詩歌被創(chuàng)作時的境況,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挑戰(zhàn)。李白高適等詩人在某些程度上同樣具有明星效應(yīng),甚至被部分觀眾戲稱為“大唐全明星陣容”,他們的粉絲基數(shù)大,且跨越各個年齡層。余光中曾這樣寫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他是那個時代的標識,也是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支撐。而如今的“唐詩熱”,除卻國人對唐詩本身的熱愛,還有對這些詩人的崇拜與敬仰,他們追的是千年前熠熠發(fā)光的星,永垂不朽。(來源:電影《長安三萬里》官方微博)
基于這般深厚的文化底蘊,《長安三萬里》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稱為一部歷史傳記片、詩歌教育片,而不單純是一部娛樂性的動畫片。突破傳統(tǒng)的通過文字圖片學(xué)習詩歌的方式,打破詩歌與當代電影之間的壁壘。用電影說詩,讓青少年以另一種方式了解歷史,學(xué)習詩歌。電影上映后,許多小朋友在影院跟隨影片朗讀詩歌。雖引起了部分觀眾的不滿,但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家長想要帶孩子前去觀看,這也讓它成為了今年暑期檔親子電影的首選。“少年志則國志”,縱使我們一代代距離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愈加遙遠,但只要唐詩還能在少年人中傳承發(fā)揚,那些詩歌就永遠不會老去,中華民族的驕傲就永遠不會蒙塵。
此外,微博上有兩個與《長安三萬里》有關(guān)的熱搜詞條是“看完長安三萬里很多人都哭了”、“孩子在尖叫我在哭”。電影中李白高適等人的命運隨著歲月變遷朝代更迭而變動,他們的懷才不遇以及諸多無奈與坎坷失意,無疑也是當代許多普通人的人生真實寫照。
“蓬頭稚子不知意,不惑之人淚滿襟”,小孩眼中看到更多的是詩歌與文化,而成年人眼中卻是的是命運與人生。這些唐詩寄予了詩人當時的心境,同時也表達出了當代年輕人的心聲。
故而,許多電影觀眾以及明星,自發(fā)在社交媒體上用唐詩發(fā)表影評,甚至拍攝與電影相關(guān)的短視頻配以詩歌??缭搅饲隁q月的鴻溝,依然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文字帶來的感受。這些詩歌帶給成年人的,不是浮于表面的大聲背誦帶來的樂趣,而是直擊人心的心靈震撼。多年后的某一天遇到什么事或者看見什么風景,依然能夠浮上心頭?!疤圃姛帷?,不是短暫的興致,而是長達一生的情感共鳴。
可以說電影《長安三萬里》成功地作了這樣的嘗試,而且被大眾特別是年輕家長和學(xué)生們所接受。影院是最能感受到的場合。
一部影片的爆紅有的是必然(白馬)有的卻是偶然(黑馬),他們可能與影片所反映的事件、敘事和社會發(fā)展、媒體熱度、現(xiàn)實感受、感情共鳴等有關(guān),但也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更不是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這一次《長安三萬里》卻是與唐代詩圣及他的詩有關(guān),實屬意外,但細想?yún)s又在情理之中。接下去,影院要考慮的是如何利用中華文化以及唐詩熱來推動影片的觀影熱,并延申到《封神》第一部的放映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