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撰稿人 | 小艮 在電影中尋找生活的更多可能。
小成本恐怖片《回應我》的成功,讓A24公司再一次闖入大眾的視野。
尤其是在各種類型已經(jīng)被拍到濫的時代,A24系恐怖片一再脫穎而出。
這不免讓人好奇:A24的眼光為何這么好?被這家公司挑中的影片具有什么樣的特色?
今天,時光君打算從A24發(fā)行/出品的恐怖片中挑出10部,從內(nèi)容與風格入手,以嘗試找到某些共通點。
(榜單以影片上映時間為序)
10
《皮囊之下》
導演: 喬納森·格雷澤
編劇: 瓦爾特·坎貝爾、米歇爾·法柏、喬納森·格雷澤
主演: 斯嘉麗·約翰遜
《皮囊之下》由A24發(fā)行。
從口碑,就能看出這家彼時還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公司的獨特品味。
2019,英國《衛(wèi)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本片位列Top 4;法國知名雜志《電影手冊》評選“十年十佳”(2010-2019),本片位列Top 9。
影片的故事不算復雜,女主是由“寡姐”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外星人,她利用美艷的容貌與性感的身材誘惑人類,滿足欲望后,再逐一殺死。
在與人類的相處中,她開始察覺到美與丑、善與惡,產(chǎn)生了困惑,并出現(xiàn)了意識上的萌動與變化。
而覺醒,也讓她從獵人變成了獵物……
導演喬納森·格雷澤的技法異常穩(wěn)健。
在內(nèi)容上,他平衡著科幻與驚悚的元素;在視覺上,他打造了抽骨取血的駭人場面,也把玩著復雜的視點游戲。
在聲音方面,配樂冷冽、致幻,讓全片籠罩著美妙而危險的氣息,一如斯嘉麗·約翰遜的面孔。
值得一提的是,喬納森·格雷澤的新片《利益區(qū)域》,A24不僅是發(fā)行方,也參與到了制作,本片入選了第76屆戛納電影節(jié)的主競賽單元并拿下了評審團大獎。
09
《黑夜造訪》
導演: 特里·愛德華·沙爾茨
編劇: 特里·愛德華·沙爾茨
主演: 喬爾·埃哲頓、克里斯托弗·阿波特、卡門·艾喬戈、麗莉·吉歐
從《皮囊之下》就能看出A24的發(fā)展策略,先是從市場上挑選獨特的影片負責發(fā)行,然后出資培養(yǎng)可造之材。
導演特里·愛德華·沙爾茨是另一個好例子。他的處女作《克利夏》由A24運作,影片入選第68屆戛納電影節(jié)影評人周單元,并參與角逐金攝影機獎(導演首作獎)。
《黑夜造訪》是他的第二部長片,故事的背景是病毒肆虐,被感染的人將被處死,影片想探討的是極端情境下人類之間的信任危機。
一間房子,兩組家庭,幾支手槍,場景、道具與人物關系是如此簡單。
導演憑借著出色的視聽天賦與劇作能力,將對峙場面拍得驚心動魄,戲劇張力十足,并窺見了深不見底的暗黑人性。
08
《圣鹿之死》
導演: 歐格斯·蘭斯莫斯
編劇: 歐格斯·蘭斯莫斯 / 埃夫西米斯·菲利普
主演: 妮可·基德曼、科林·法瑞爾、艾麗西亞·希爾維斯通、巴里·基奧恩
2009年,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憑借《狗牙》在影壇聲名鵲起。
后來,嗅覺靈敏的A24挑中了導演的新作《龍蝦》并負責發(fā)行,本片因其有趣的設定而成為世界范圍級的網(wǎng)紅電影。
跟前作一脈相承,《圣鹿之死》的劇作也是心理驚悚片的模式。
16歲的少年馬丁想方設法接近醫(yī)生史蒂文(科林·法瑞爾 飾),并開始走進他的家庭。
隨著這個“闖入者”的到來,史蒂文的家人接連開始出現(xiàn)怪病……
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情是,史蒂文曾因酗酒導致馬丁父親死于醫(yī)療事故。
歐格斯·蘭斯莫斯當然不想讓故事局限于醫(yī)患糾紛,他加入了不少元素,讓其成為一個可供無限解讀的宗教電影。
無論是劇作還是場面調(diào)度,導演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07
《遺傳厄運》
導演: 阿里·艾斯特
編劇: 阿里·艾斯特
主演: 亞歷克斯·沃爾夫、加布里埃爾·伯恩、托妮·科萊特、米莉·夏普洛、克里斯蒂·薩默海斯
2018年,《遺傳厄運》橫空出世,本片由A24制作并發(fā)行。
導演阿里·艾斯特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新時代恐怖片大師的人選之一。
在這部處女作中,他試圖摒棄傳統(tǒng)的Jump scare技法,而是以高超的室內(nèi)場面調(diào)度營造著驚悚氛圍,恐怖感就在緩慢而沉穩(wěn)的鏡頭運動中一點點滲透給觀眾。
尤其是微縮模型的運用,阿里·艾斯特有意識在挖掘空間的可能性。
片中充斥著幽靈視角,畫外空間引人遐想。
同時,《遺傳厄運》也擺脫了“恐怖片故事薄弱”的通病,阿里·艾斯特的劇本異常扎實,并以草蛇灰線的細節(jié),將影片引向了神秘主義。
主題上,本片將家庭成員一一敲散的設定,也一反好萊塢家庭至上的傳統(tǒng)價值觀。
隨后的《仲夏夜驚魂》,導演試圖讓白天變得恐怖,同時,影片還引入了更多歐洲民間傳說,將批判的筆觸指向了集體主義;在《博很恐懼》里,又以畸形的母子關系牽引出一段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
A24挖掘了阿里·艾斯特這個鬼才,對他的創(chuàng)作不過多干涉,使得最挑剔的恐怖片影迷也能對這個類型繼續(xù)充滿期待。
06
《銀湖之底》
導演: 大衛(wèi)·羅伯特·米切爾
編劇: 大衛(wèi)·羅伯特·米切爾
主演: 安德魯·加菲爾德、狄波拉·蓋夫娜、麗莉·吉歐
《銀湖之底》由A24發(fā)行。
相比于這部影片,導演大衛(wèi)·羅伯特·米切爾的前作《它在身后》更為影迷所熟知。
而A24看中他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它在身后》不僅在恐怖段落上非常精彩,同時,“恐慌通過性的方式傳遞”的高概念也折射出了青年群體的性焦慮。
這樣的立意,與A24系恐怖片可謂異曲同工。
《銀湖之底》則是個犯罪片。
大衛(wèi)·羅伯特·米切爾深化了“加菲”安德魯·加菲爾德的文藝大男孩氣質(zhì),并將其帶進了一個黑色驚悚故事。
在影片中,山姆因為一個神秘女人的失蹤而踏上了尋找之旅,從而目睹了美麗城市背后的骯臟一面。
導演以獨特的風格,重新開啟了黑色電影這個類型。影片中的種種奇幻元素,也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起大衛(wèi)·林奇。
05
《燈塔》
導演: 羅伯特·艾格斯
編劇: 馬克斯·艾格斯、羅伯特·艾格斯
主演: 羅伯特·帕丁森、威廉·達福
《燈塔》的導演羅伯特·艾格斯因其處女作《女巫》也一鳴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A24在發(fā)行《女巫》時,通過建立社交賬號等營銷方式,將這部成本僅有350萬美元的影片運作出了聲量,強勢收割了405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是以小博大的典范。
《女巫》非??酥疲鼪]有濫用詭異的儀式,而是耐心地鋪陳出了信仰失落與女性覺醒的過程。
《燈塔》同樣走的是復古風,其劇作也更為曖昧。
表面上,它講述的是兩個燈塔管理員的相處與爭執(zhí)。實際上,影片有著極大的解讀空間。
若將他們視作一個人,故事關于欲望;若將他們視作兩個個體,其主題指向權(quán)力。
影片中充斥著復雜而多義的符號,配合著極致的光影、聲音處理,每一次觀賞都將讓觀眾收獲愉悅而迷離的體驗。
04
《男人》
導演: 亞歷克斯·加蘭
編劇: 亞歷克斯·加蘭
主演: 杰西·巴克利、羅里·金尼爾、帕帕·厄希度
2014年,A24就出品并發(fā)行了亞歷克斯·加蘭的《機械姬》。
《男人》是亞歷克斯·加蘭的自我突破之作,他拋卻了此前一直嘗試的科幻+驚悚的創(chuàng)作方向,在這部新片中,他加入了更多兩性關系的探索。
影片開篇很美,畫面被綠色籠罩,充滿了童話感與詩意色彩。
女主哈珀租了一個大房子,給人她要度假的錯覺。
閃回交代信息,她曾被丈夫家暴,婚姻即將破滅之際,丈夫墜樓而亡,就死在她的面前。
所以,哈珀在逃離。
然而,在她的周圍,開始出現(xiàn)尾隨男、警察、牧師等等,男人變換著身份,卻似乎擁有同一張面孔。
在影片后半段,紅也逐漸成了主色調(diào),一系列恐怖的場面輪番襲來。
尤其是“套娃分娩”,影片通過這一駭人而隱喻意味濃郁的場景,揭示了女人的恐男心理:男人外表各異,卻本質(zhì)無差。
與前作相比,《男人》在概念與視覺上同樣有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而其新增的兩性議題,又使得本片有了更加明顯的時代性與更加廣泛的討論度。
03
《X》
導演: 緹·威斯特
編劇: 緹·威斯特
主演: 米婭·高斯、珍娜·奧爾特加、布蘭特妮·斯諾
《X》由24制作并發(fā)行,這部影片元素非常豐富。
若從恐怖片這個類型看,它屬于鬼屋類,即一幫人進入相對封閉的空間后,開始接連不斷遇到詭異的景象。
在《X》中,這幫人是一個劇組,準備進入一座偏僻的宅子內(nèi)拍攝一部情色電影。
從這個設定看,它是元電影。
本片的恐怖源很特殊,年輕的肉體與張揚的荷爾蒙喚醒了宅子主人的妻子——一位老邁女人體內(nèi)的性欲,壓抑已久的她,一邊向往著女性的胴體,一邊將刀斧砍向忽視或輕視她的男人。
如此來看,它又有著血漿片的基因。
而片中老太太一通砍殺后,沐浴著血液翩翩起舞的場景,既恐怖又詭異,同時又有一絲暢快與浪漫。
這場戲也成了影片的題眼。
《X》有著較為精致的視聽語言,雖然它在嚇人手段上沒有創(chuàng)新之舉,但它以恐怖片為外殼,切入到了老年人群體的性壓抑問題,這種視角必然讓其在恐怖片界占據(jù)一席之地。
而老太太與女主都由米婭·高斯飾演也是妙筆,讓影片的恐慌與焦慮有了宿命的意味。
它的前傳《珀爾》質(zhì)量更佳,系列續(xù)作《瑪克辛》已經(jīng)在運作中。
同時,這個系列的走紅,也讓影壇多了一位美顏的瘋批女主形象。
02
《尸體游戲》
導演: 哈里納·雷金
編劇: Sarah DeLappe、Kristen Roupenian
主演: 阿曼德拉·斯坦伯格、瑪麗亞·巴卡洛娃
《尸體游戲》由A24制作并發(fā)行,在這個片單中,它應該是最小眾的一部,不過在外媒口碑方面絲毫不落下風。
跟《回應我》類似,可以將其歸于“游戲類恐怖片”的范疇。
簡而言之就是,先設定一個游戲,參與者在玩的過程中接連遭遇不測。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游戲規(guī)則與劇本結(jié)構(gòu)、人物關系會有深度互動。
比如《尸體游戲》中,一群朋友在玩名為“Bodies Bodie Bodies”的模擬謀殺游戲,意料不到的是,真正的謀殺突然發(fā)生……
劇情急轉(zhuǎn),游戲與現(xiàn)實的界限瞬間被模糊,而尋找真兇的過程則有了真正的生死考驗。
而這類影片的主角通常是Z世代群體,影片講述的也是他們包括情感困惑在內(nèi)的存在主義焦慮。
01
《夢想情景》
導演: 克里斯托弗·博格利
編劇: 克里斯托弗·博格利
主演: 尼古拉斯·凱奇、朱麗安妮·尼科爾森、邁克爾·塞拉
《夢想情景》由A24制作并發(fā)行,目前還未正式公映。
該片在多倫多電影節(jié)首映后口碑曝光,爛番茄開局100%(8個評價),被譽為年度最佳喜劇之一。
跟A24此前的策略一致,挖掘有潛力的導演,克里斯托弗·博格利曾憑借前作進了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注單元;選擇有話題并承載影像記憶的演員,尼古拉斯·凱奇。
故事的設定也很有趣,男主是一名大學教授,竟可以出現(xiàn)在全世界所有人的夢里,陷入中年危機的他必須要面臨成名的榮耀與困擾。
類似創(chuàng)意的影片還有《新娘》,斯嘉麗·約翰遜主演并擔任制片人,重新演繹“科學怪人的新娘”的經(jīng)典故事;或是《異教徒》,讓具有英國貴族氣質(zhì)的休·格蘭特與《寂靜之地》的導演合作恐怖片。
當然了,所有片單都會掛一漏萬,沒有提及的A24系恐怖片還有《綠色房間》《羊崽》《高潮》等等,它們都有著不俗的品質(zhì)。
不過通過以上影片大致可以總結(jié)出它們的共通之處:或是在視聽語言上精雕細琢,或是關切邊緣群體,或是聚焦時代議題……這些影片在形式或風格上總有出挑之處。
A24致力于挖掘有潛力的電影人,鼓勵原創(chuàng)性,并給予充分的創(chuàng)作自由。
而在當下這個大制片廠過分依賴IP、瘋狂打造續(xù)集的時代,A24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