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演員佟麗婭這個暑期檔很忙。從6月的《狗陣》,到近期熱映的新片《假如,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下文簡稱《假如愛》)。她不僅在大銀幕上收獲滿滿作品,小熒屏也剛剛“上新”,劇集《春風化雨》正式開播。
不管是《狗陣》里的戲團成員葡萄,還是《假如愛》中的無臂女性福佳藝,以及《春風化雨》剛畢業(yè)的教師安顏,每個角色都獨有自己的厚度和光輝。
正如她在1905電影網(wǎng)《對話》欄目中談及的,“我一直比較看重角色的內(nèi)核,有沒有溫度?有沒有厚度?不在乎角色本身的大小,雖然《狗陣》里的戲份不多,但我覺得很有挑戰(zhàn),我愿意去演。我不能每次都演一樣的角色,我沒勁,觀眾看著也沒勁。”
對于佟麗婭而言,《假如愛》里的福佳藝和過往其他角色都不一樣,不只是角色設定的挑戰(zhàn),“以前會在意觀眾怎么看我演的角色,怎么看我演的電影戲份,但是這一次,我覺得這一切都不重要。我覺得在此過程中,我獲得了某種力量。”
以下為演員佟麗婭自述
01.
這段時間的采訪里,大家都會問我是怎么訓練的。其實我拿到劇本時,就預料到拍攝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怎么用腳去托起一個孩子,用腳去做生活中的一切的細節(jié),這一定很難。
我有一個健身教練,他帶著我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一定需要付出努力,但這是演員的基本素養(yǎng)。
我拿腳做不到某個動作時,崩潰過,也后悔過,這種時候會想為什么不接點輕松的角色呢?但如果自己一旦做到了,可能又會多一筆不一樣的色彩在表演生涯里。
這個過程只能靠時間。我差不多有三四個月的練習時間。我一開始天然地以為只要腿夠軟,抬得夠高,就可以完成這些動作??赡艽蠹乙矔X得我是學跳舞的,一定能完成,但這些動作跟學跳舞沒有任何關系。
一開始我除了在健身房擼鐵以外,不知道還該練什么。直到后來,我們拜訪了一些殘障人士,聽他們的故事,去觀察他們的生活細節(jié)。他們會告訴我怎么使勁,比如怎么用剪刀,甚至細節(jié)到拿剪刀的時候,哪個腳在上,哪個在下。
每天訓練時,我都會把手綁起來。身邊經(jīng)常有人問我會不會下意識抬手,我不會。后來拍攝的時候,導演喊停了,我要擦眼淚,明明手是松的,我下意識會拿腳擦,好像已經(jīng)形成某種肌肉記憶。
很多人都會問我電影里摘燈泡的戲是怎么完成的,但這場戲反而是在動作上是最簡單的。
當我訓練很久之后,我的核心已經(jīng)強得可怕了,最難的反而是那場戲的情感,要讓觀眾在短短時間里感受到人物內(nèi)心的波瀾壯闊。
最難的動作戲反而是打麻將的戲。
說實話,14張牌要一下子樹起來,很多人拿手都做不到,更不用說拿腳了。導演很看重這場戲,那是人物性格塑造的關鍵。開拍前一天,我都還在練習,但始終沒能完成。
我想過,實在不行的話就一個個碼牌,但鏡頭上看肯定不夠帥。直到導演喊action,它竟然一口氣就起來了,那一瞬間,我在心里給自己點了個贊。
02.
我現(xiàn)在的強大不僅是身體的核心力量,也表現(xiàn)在我的內(nèi)心上。
福佳藝很倔強,倔強同樣是我佟麗婭作為演員本身就有的底色。我們學表演的時候有個詞叫“吃下來了”,這次我就是把這個角色“吃下來了”。
我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吃透角色的過程,讓我有了很大的突破——不止是在角色創(chuàng)作上,而且對自己內(nèi)心的成長。
我們是在內(nèi)江拍攝的,收工之后,我都還是穿著福佳藝的衣服在街上走路,我會把手束起來,甩著我沒有胳膊的袖子在路上走,沒人會多看我一眼,沒有人在意我,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把自己當成福佳藝。
拍到最后有一場戲的時候,停車場老板突然說福佳藝你變得不一樣了。我說,我長出膀子了。這句臺詞是我當時突然間想出來的,只是那一刻,我覺得她會這么回答。
在理解這個角色的過程中,她身上有很多地方都能讓我共情。
福佳藝在沒有遇到孩子之前,生活比較簡單,因為從小是在孤兒院生活的,她對自己有強大的保護欲。我本身也是一位母親,在我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我都有陪伴在他身邊。
我也會想,在生孩子之前,我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有了孩子之后,給我?guī)砹耸裁锤淖?。這些本就是很母性的東西,能讓我給角色注入很多自己的情感。老實說,這種情緒本身就是長在我身上的。
03.
跑路演前幾天,我?guī)е鴭寢尅⒑⒆?,以及一位閨蜜去后期公司看片。我想先于觀眾看我的表現(xiàn),我會帶著審視的眼光去看看自己的戲怎么樣。
當我看到“主演佟麗婭”的字出現(xiàn)時,我的眼淚一下就冒出來了。我過去演過很多戲,但從沒有過這樣的體驗,覺得我的名字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有多么的重要。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好牛呀,演了這么厲害的一個電影。
這個“厲害”不是說票房有多厲害,是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在升級打關,那種打過了一關的厲害,覺得自己竟然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然,我后面還是會不斷給自己挑錯,會思考應該怎么更完美。
我問我兒子,看懂了沒。結果我兒子看到小孩被扔掉就開始哭得不行。他覺得里面的我,不太像往日的媽媽。小孩子不會騙人,可能對于他而言,這個人物是塑造成功的。
我媽媽看我演的戲比較多,會給我一些比較客觀的評價,覺得我這次和以往不太一樣,這個人物很有力量。
在整個放映過程中,我除了審視自己的表演以外,也會偷偷看他們的反應。
原來每個人被這部電影感動的地方都不一樣。但在創(chuàng)作上,我們并沒有刻意煽情,也不想刻意講述困難,反倒是潤物細無聲,讓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感悟。
我有個朋友給我發(fā)了影評,他覺得這并不是一個真正失去雙臂媽媽帶小孩的故事,而是很多人的無力——生活中有很多媽媽想給自己孩子,或者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但肯定會有無力的瞬間。這個瞬間即便是四肢健全的人,生活也會像失去“雙臂”一樣無助。
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如果能有觀眾走進影院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思考,我覺得就足夠了。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懼怕看到一個催淚的電影去拒絕它,這是我們生活中,很多小溪匯聚成大河的電影。
04.
從開始拍戲到遇到福佳藝這個角色,我覺得自己一直在積累,是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隨著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增加,自己對角色的把控可能也會越來越不一樣,以前表演可能會比較單一,或者外在,現(xiàn)在反而慢慢丟掉很多表演的手段,去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
我有時候看短視頻上的考古視頻,看到過去的角色,心里想:哇塞,我當時怎么演成這樣了,如果是現(xiàn)在演,肯定不會這樣表現(xiàn)。但自己又會覺得那時候演的很真摯,也挺好的。
今年跟著電影《狗陣》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一下飛機看到很多國外影迷接機,我真的特別意外。我還問我的團隊是不是找的托,早知道化個妝下飛機了。但這個感覺真的讓人很高興,我們的電影能在國際上讓更多人看到,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真的會很自豪。
這幾天,《狗陣》在英國上映了,我作為演員真的會感動,莫名的驕傲和自豪。我真的覺得我們現(xiàn)在電影越來越好了,能有那么多海內(nèi)外的觀眾看到,并且看懂,這個就是世界的語言。
作為演員,我也會在想,接下來該挑戰(zhàn)什么呢?我希望演一點不一樣的。
起碼下次我站到觀眾面前,大家會說,“丫丫,你又進步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