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同時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升起,這片美麗的土地正式回歸祖國。
2024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已25周年。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電影頻道為大家準備了4部講述澳門歷史記憶的電影,讓我們一同跟隨鏡頭,回味澳門的歷史變遷。
澳門人民與祖國一直心連心。今日15:55播出的電影《澳門十月》,講述的是新中國成立時,發(fā)生在澳門的愛國故事。
澳門濠江中學老校長杜嵐,帶領全校師生,沖破重重阻礙,在澳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展現了澳門的歷史滄桑和濠江中學師生們心系祖國、迎接解放的愛國情懷。
以柯麟、馬萬祺、何賢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者和愛國人士,為了澳門的發(fā)展、新中國的建立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為澳門的順利回歸和祖國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電影《澳門十月》不僅是對那段歷史的深情回顧,更是對澳門人民與祖國心連心情感的深刻詮釋。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發(fā)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
在今日12:35播出的電影《又見蓮花》中,描寫了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來臨之際,發(fā)生在澳門一家老字號雕刻店里的溫馨故事。
澳門神像雕刻以制作木雕佛像為主,工藝過程包括選材、設計、雕刻、接合、打磨、造底、上彩、金漆、貼金箔等主要環(huán)節(jié)。
這個獲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榮譽稱號的澳門雕刻技藝,起源于當地漁民的信仰,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漁民們心靈與精神上的支柱。
在船上供奉一尊木雕佛像,以求平安,也成了漁民的職業(yè)習慣。
如今,雖然出海的漁民越來越少,不再需要供奉木雕佛像來祈求順風順水,出入平安,但它的存在始終寄托著澳門百姓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
與神像雕刻同源的媽祖文化對澳門人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今日10:40播出的電影《媽祖的傳說》里,以廣泛流傳的多個媽祖民間傳說為素材,力求還原一個可敬、可親、可愛的圣賢媽祖形象,展示博大精深的媽祖文化。
更多的動人故事,藏在簡單的日常里。
今晚20:10播出的電影《十月初五的月光》,講述了祝君好(佘詩曼 飾)和文初(張智霖 飾)在澳門的情感糾葛和人生經歷。
《十月初五的月光》不僅有綿延唯美的愛情故事,更彰顯了澳門獨特的人文情懷和城市景觀。
光影之中,主教山教堂、瘋堂斜巷一帶、龍環(huán)葡韻博物館、黑沙海灘等地標都一一呈現,成為祝君好和文初生活與愛情道路推進演變的重要背景,展現了澳門城市繁華之下的煙火氣息、人文色彩,彰顯澳門的城市魅力,鋪陳出一幅生生不息的澳門時代群像。
除此之外,為獻禮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多想和你再見一面》和《幸運閣》都已在近期上映。
電影《多想和你再見一面》聚焦一段橫跨20年的動人愛情故事,描繪出澳門回歸后向上向前的發(fā)展圖景。
電影《幸運閣》,則展現了兩代澳門人的生活經歷,與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熱愛。
澳門回到祖國懷抱的25年,是澳門騰飛的25年。
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xù)改善、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天地愈加廣闊......
澳門以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奇跡,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二十五載,澳門一直與祖國同心,與時代同行。
12月20日電影頻道將為您播出電影《澳門十月》《又見蓮花》《媽祖的傳說》和《十月初五的月光》,愿澳門的明天越來越美好!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