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小本電影的“錢程”
小成本電影也可以有美好的“錢程”,但必須得有兩個關鍵前提。一是質量水準經(jīng)得起評論考驗,二是充分而得體的商業(yè)運作。
低成本、無明星的電影,進入商業(yè)院線都成問題,要取得好票房更是大難題。由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卻令人看到了走出維谷的希望。小成本電影也可以有美好的“錢程”,但必須得有兩個關鍵前提。一是質量水準經(jīng)得起評論考驗,二是充分而得體的商業(yè)運作。
近幾年,獨立電影、文藝片和實驗電影等不同層面的小成本電影日益同構化,遭遇市場困局。小成本電影首先要抓住那些相對專業(yè)的影迷。對于他們來說,影片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意顯得更加重要。同時,小成本電影還必須首先照顧觀眾的感官,成本本來就低,再搞晦澀的手段,絕對是存心拒人于千里之外?!妒^》好就好在有創(chuàng)意,但不板著臉,苦大仇深,或者格澀無味,寧浩是用盡創(chuàng)意去拍一部搞笑的商業(yè)片。
當然,拍得再好,不會吆喝,也難以實現(xiàn)市場突圍。小成本電影,宣傳往往很難做。沒有明星,失去很多話題和賣點,炒作沒有基礎。加之宣傳費用很有限,不能做到如《英雄》、《無極》鋪天蓋地般的地毯式轟炸,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口碑傳播的效應。
《瘋狂的石頭》在公映之前,就在制造口碑上做足了工作。通過上海電影節(jié)上的宣傳活動和影評人放映專場,先行在影評人和媒體中進行了預熱。緊接著推出在五城市做的免費放映,最直接地創(chuàng)造了口碑,提高了影片人氣。在影片正式公映之前兩周,已經(jīng)持續(xù)不斷地傳出了一波波好評。在記者招待會和影迷見面會上,寧浩和演員郭濤等人特別注重就細節(jié)和觀眾做深刻而幽默的溝通。在照顧傳統(tǒng)媒體的同時,更充分利用電影論壇及博客等形式進行宣傳,這已經(jīng)成為那些相對專業(yè)的影迷獲取電影信息的重要途徑。公映之前首先吸引了這部分人,造成了“一傳十,十傳百”的口耳相傳效果。最近有不少朋友在MSN簽名上大做文章推薦《瘋狂的石頭》,顯然這部電影真正勾住了影迷的心。好口碑對小成本電影非常重要,和大片的泥沙俱下不辨東西的黃河泛濫式的炒作不同,后者在乎更高的曝光率。
好口碑最終能否真正轉化為好票房,還與院線放映機構的支持有關。如今形成的良好口碑,必須依托長時間的放映檔期,才能實現(xiàn)票房的積累。
而下周《超人歸來》將上映,無疑絕對占領院線,《石頭》票房前途恐怕還有待觀察。
電影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不要羞于宣傳,但是宣傳要有誠意做保障。因此迫切要求內(nèi)地導演們,尤其是小成本制作的主創(chuàng)們,在一開始就要眼光長遠,態(tài)度誠懇,不要以為走影展路線能夠救國產(chǎn)電影,觀眾才是第一位的,他們是具體的一個個人,他們不喜歡懸空的符號,類型片和中國特色的作品,才是電影饕餮們的最愛。
[align=right]來源: 《新京報》(北京)[/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