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于商業(yè)性與作者論間 大佬杜琪峰的電影創(chuàng)作
風格特色:黑色與情義
在一次訪談中,杜琪峰曾說到,“以前導演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電影工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界定。1994年整整一年沒有拍電影之后,我意識到作為一個導演,應該要以自己的電影作品去跟人家比。不管電影是商業(yè)還是不商業(yè),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電影本身應該帶有你的思想,你的看法。觀眾看完了電影以后,就會明確地評價這是哪個導演的風格或是哪個導演的意念。我覺得自己的電影風格要自成一個流派,這樣我的電影就能生存下去,電影生命力可能就比別人的要長一些,否則如果繼續(xù)走主流商業(yè)電影路線的話,時間拍的久了,可能自己就完全麻木了,可能還干不下去。”(張靜:《映畫:香港制造》)。九十年代中期,尤其是銀河映像的成立,無疑是杜琪峰的創(chuàng)作生涯的一次重要轉折——他從一個單純的為別人制作電影的導演,變成一個不斷的融入自己的想法、思路、風格的“作者導演”。
情義與宿命便是他此后電影創(chuàng)作的一貫主題——盡管人物常常自知難以逃避宿命,但依然是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情義之路,以男人間的豪情襯托出灰色世界的絲絲縷縷的光亮。
《真心英雄》中的秋哥跟JACK,《槍火》中的保鏢,《放·逐》、
《復仇》的殺手等,死亡始終是籠罩在人物身上的陰影,但情義成為宿命的亮麗。即使是以二男爭一女為主線的《單身男女》,中間及高潮戲兩男之間也帶有著惺惺相惜感,所以最后古天樂也露出了真心的微笑。
黑色與以靜制動則是杜琪峰電影的重要風格,前者與宿命相烘托,后者則主要是體現(xiàn)在他的動作戲上。最典型的是《槍火》中在荃灣商場的槍戰(zhàn)場面,還有《放·逐》的第一場槍戰(zhàn)戲,即在阿和家的那場等。但有時杜琪峰還喜歡以平靜的方式表現(xiàn)人物內心的掙扎,如
《柔道龍虎榜》、《黑社會之以和為貴》,又如《單身男女》的前半部分以較為平靜的方式刻畫三人之間的故事,為后半部分的愛情沖突埋下了伏筆,尤其是借用貼紙之類的愛意表達。
下一頁:商業(yè)與風格的融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