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題的《戰(zhàn)斗之后》與波蘭斯基、伍迪艾倫紀錄片
另一部主競賽單元影片,埃及電影《戰(zhàn)斗之后》則在隨后與觀眾見面。影片導演尤斯利·納斯爾拉至今尚無三大影展入圍經歷,不過他曾給埃及電影大師約瑟夫·夏因擔任助手,作品多以政治相關的題材為主。新片能夠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很大程度來自作品的政治性,因為這是一部關于埃及革命的電影。去年轟轟烈烈的埃及革命事件也獲得了非常多的媒體關注。為此,這部關于埃及革命的影片才得以入圍。不過影片上映之后的評價卻并不太優(yōu)秀,媒體普遍反映導演并不擅長敘事,故事講述過于凌亂,夸張的表演與說教的政治味也讓很多媒體記者忍不住退場。該片最終場刊評分也僅有1.5分(總分4分),暫列所有影片的末席。
另外,在展映單元還有兩部大導演的紀錄片上映,一部是關于
羅曼·波蘭斯基的《羅曼·波蘭斯基:一部電影回憶錄》,該片也各種視頻、訪談和圖片內容回顧波蘭斯基的一生,不過整體評價一般。另一部則是關于
伍迪·艾倫的《WOODY ALLEN : A DOCUMENTARY》。戛納電影節(jié)也通過這種方式向這些優(yōu)質的電影大師致敬。
明日重點關注:
好萊塢大片
《馬達加斯加3》亮相戛納展映單元。兩部主競賽單元影片:意大利導演
馬提歐·加洛尼新片
《現(xiàn)實》以及奧地利影片
《天堂》都戛納上映。一種關注單元方面則有小帥哥哈維爾·多蘭的新片
《雙面勞倫斯》。經典單元則是本屆戛納的重頭影片、修復加長版的
《美國往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