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網:這部戲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楊雅喆:80年代的三個好朋友,他們高中時候朦朧成長的故事,到大學時發(fā)生一場巨變,不再來往,到了中年才相聚,因為那場巨變他們看到了人性的丑惡,但最后還是得到一點小小的幸福。
電影網:張孝全演了一個什么角色?
張孝全:他是一個很壓抑、很怯懦的角色,得到所謂的希望和勇氣是在故事的最后,前面都是壓抑的。
電影網:從17歲演到40歲年齡跨度這么大對你來壓力大嗎?
張孝全:我覺得很大,在表演的時候如果自己不相信別人也不會相信你是一個17歲或者40歲的人,所以在開拍前我在心理上覺得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電影網:怎么去演好17歲的高中生?
張孝全:設定上面主要是在心理,高中時候是無憂無慮的心理狀態(tài),到了大學開始接觸社會有了轉變,到了30歲是最壓抑的時候,40歲就勇敢了,什么都不怕了。
電影網:張孝全拍戲前還去學了古臺語,學了多久?
張孝全:兩個月吧,因為其實自己本身就稍微會講一些,但講的不好,臺語會分南部腔和北部腔,我是北部人所以講的臺語跟他們不一樣,開始本來以為我是最厲害的,結果我在里面講的是最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