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輸出途徑
華語片:讓外國觀眾不僅接受功夫 更要接受文化
雖然華語電影在國際上獲獎,靠的并不是武俠片。但是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甚至是中國文化的認知,還是停留在“中國功夫”的階段。外國人的這種認知,一方面造成了華語電影的尷尬,而另一方面也提供給了華語電影——尤其是武俠電影一種契機,那就是武俠片,或許能成為一種文化輸出的途徑。其實,反觀近五年的好萊塢,他們對美式文化的輸出,還是依靠著科幻片和超級英雄電影完成的。
《變形金剛》、
《蜘蛛俠》系列、諾蘭的“蝙蝠俠”系列、
《鋼鐵俠》等等,莫不如是。
誠然,需要成為文化輸出的途徑,就得讓別人接受。而在電影領(lǐng)域里,最富有成效、最有效率的傳播方式,就是好萊塢式的人物、故事、拍攝。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要把武俠片、中國人的精神內(nèi)核,放在好萊塢的這個包裝之下,才會有出路和希望。好萊塢式的影片并不是一個形容電影最終結(jié)果的名詞,它指代的是從編劇開始,涵蓋了表演、攝制、導(dǎo)演、后期、發(fā)行等等一系列相關(guān)環(huán)節(jié)的總和。也就是說,想要拍攝好萊塢式的影片,只有從源頭下手,每一個階段都做到盡善盡美,才有可能達到目標(biāo)。
下議院:《劍雨》:最具好萊塢“氣質(zhì)”的中國武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