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青木時代》海報
早在《小時代:青木時代》上映前一天,廣贏口碑的
《青春派》導演
劉杰就在微博上暗示被擠壓排片:“在口碑的助推下,全國排片自首日8%逐日攀升至今日的 12.28%…請大家隨手轉發(fā),告訴想看還沒有看的朋友們,今天是最后還可以較容易看到《青春派》的一天了。”而后,《青春派》的排片從10%左右降至3%左右,很多影城都已難覓《青春派》蹤影,而《小時代2》首日卻拿下35%的排片,同日上映的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排片僅為15%左右?!缎r代:青木時代》上映后雖然口碑仍很差,但排片始終領先,《風花雪月》的排片則一路走低,口碑不盡如人意,票房也不過2100多萬。
事實上,像《青春派》這種好口碑的片子難覓蹤影,而《小時代2》這種差口碑的片子卻占領市場,已經成為當下電影市場一大怪象。中國首部觀音題材
《不肯去觀音》7月底公映時,本想憑借新穎的題材、感人的情節(jié)在幾部好萊塢大片的圍攻下突出重圍,但影片排片不足1%,多數(shù)影院都未在黃金時段提供場次,該片在大部分影院只是“一日游”或“兩日游”。
而早前端午小長假期間,影院幾乎被“大爛片”
《富春山居圖》攻陷,同期上映的口碑影片
《逆光飛翔》排片量最低時僅為1.69%,有個別影院排片也是排在上午10點或夜里11點等無效場次。就連《逆光飛翔》監(jiān)制、著名導演
王家衛(wèi)都不禁質疑道:“是觀眾在選擇電影,還是影院在替觀眾選擇電影? ”
排片之秘:優(yōu)待“自家”影片
“究竟是誰在替觀眾選擇電影?”王家衛(wèi)的疑問可能也是眾多影迷、電影人的疑惑,影院排片的標準是什么?上海博納銀興影城經理陳慶奕特別向記者介紹了影院的排片流程,“現(xiàn)在影院排片基本都是業(yè)務人員根據(jù)院線提供的每月排片表,結合影片的內容、檔期、宣傳投入情況、影片質量口碑進行提前的分析判斷,然后在影片上映前三四天進行排片,影院經理也會對排片進行總的把關。”陳慶奕同時表示,現(xiàn)在很多票倉城市會提前安排影院看片,一些有經驗的業(yè)務人員看過影片之后對于排場安排會更加精準,還有些影院則會參考別家影院的排片預期進行排映。
但也有知情人透露,盡管目前的電影排片都是由影院自主決定,但中影和華夏兩大從事進口片引進的公司背后的力量不容小覷。因為院線為了能夠保證進口片的放映拷貝,與之保持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遇到這兩家公司發(fā)行、出品的影片時都會有所“照顧”。以《富春山居圖》為例,影片的高排片量與出品方之一中影集團不無關系。此外,目前多家民營電影公司旗下也有自己的院線或影院,比如萬達、星美、華誼、博納等等,自家公司出品的電影在自家影院自然會受“優(yōu)待”。陳慶奕也坦言,目前因為院線參與投資或者發(fā)行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一些院線會對自己旗下的影院尤其是有資產連帶的影院會有排映要求,有些院線甚至會直接指揮控制影院排片,這些外力對影片排映場次會有絕對的影響。
可即便排片占優(yōu)勢,也要影片具備充足的競爭力才能笑到最后。“如果影片本身不迎合市場需求,沒有做好基本的營銷,即便上映第一天能占到50%以上的場次,也一樣不能達到票房的預期。”
排片之苦:營銷不夠排片難湊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面前,影院排片自然要按市場規(guī)律操作。對于一些營銷宣傳沒有做足的影片,完全指望影院在上片時給多少比例的場次作發(fā)行保障,影院肯定難以接受,因為“即使影院真的給了5%或者10%的場次支持,也未必能達到獲取票房的目的”。
事實上,無論是中小成本還是備受關注的大片,影院也會根據(jù)市場表現(xiàn)和口碑適時調整。“今年4月份的
《瘋狂原始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影片持續(xù)熱映一個多月,一到周末就占據(jù)很高的排場比例,就是影院結合影片的定位和口碑,找到了排映規(guī)律。”而《小時代:青木時代》在上映第一個周末給足場次,但到了第一個周日之后,上座率下降,排場也進行了調整。
排片之問:觀眾選擇權莫剝奪
盡管影院方面有苦經要嘆,但此前《小時代》上映,個別影院出現(xiàn)100%排片的怪象,仍難免讓人質疑發(fā)行方與影院達成了某種交易。有業(yè)內人士爆料,發(fā)行方根據(jù)排片率的高低給影院返點,排片達到40%就給影院一個點,45%給影院兩個點。雖然樂視老總張昭僅用“高排片代表了影院對影片期待的心情,更代表了年輕人對影片的熱愛”來回應,但還是有人認為如今的電影市場排片有“貓膩”,并擔心其它影片今后會再度上演100%排片戲碼。
在陳慶奕看來,
《小時代》當初100%場次還只是個別現(xiàn)象,多半也就一天時間,“這可能是發(fā)行方與影院之間的一次營銷推廣的手段,這也是基于《小時代》在營銷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個別影院在看好影片市場前景的前提下才愿意與片方進行這樣的營銷合作。”但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這種行為是違反放映規(guī)定的,而且無形中剝奪了觀眾的選擇權。
在中國電影市場仍不平衡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制片方、發(fā)行方、院線、影院等各方之間的關系和職能區(qū)分本就不清晰,一旦投資方兼發(fā)行,旗下又有院線影院,最終反映到排片上難免有不規(guī)范操作甚至失控的時候,市場還需要進一步的成熟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