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是一部非常有代入感的電影,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好萊塢前幾年的《地心引力》,但那是科幻片?!短站仍犯鶕?jù)1985年前蘇聯(lián)空間站禮炮七號的真實故事改編,科幻片往往是暢想未來,而這部影片是回望歷史。三十多年過去,當我們在科技更加發(fā)達的當下回看這次太空救援,一點都不會有過時之感,甚至還有科幻片的錯覺。
《太空救援》劇照
影片的視覺體驗是美妙的,但太空救援的任務本身并不美妙。兩位前蘇聯(lián)宇航員在地面模擬對接試驗均告失敗的前提下,就匆忙告別家人踏上天路。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太空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和危險。因為空間站完全失聯(lián),天體巨獸自轉(zhuǎn)連帶翻轉(zhuǎn),并沒有給宇航員提供飛船對接的扇面。而且空間站已經(jīng)失控,以往雙向?qū)幼兂闪藛蜗驈娭茖?,且地面的模擬對接失敗率為100%。
憑我有限的知識即知,宇航員的危險遠不止這些。就算對接僥幸成功,面對空間站未知的艙體故障,很可能一開門就把宇航員秒殺了;空間站電力系統(tǒng)故障引發(fā)的寒冷,也并非宇航員在宇航服里加條秋褲就能扛頂;而化凍之后無所不在的水滴,讓電路短路的風險無所不在,一個小小的火花,就可能讓宇航員葬身火海。其實宇航員的每一次升空都是挑戰(zhàn)生命的歷險,一升空即化為煙花一縷的悲劇不是沒有過。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俄羅斯民族性帶給這個故事的特殊氣質(zhì),也使得這個故事有別于好萊塢套路。換做是美國人,早就嚇得退縮了,蘇聯(lián)人卻在地面模擬成功率為零提前下升空。當然,這也是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政治正確性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在這場以航天科技為載體的爭霸戰(zhàn)中保持優(yōu)勢,蘇聯(lián)人絕不容自己的空間站成果被美國人擄走,一咬牙一跺腳,就豁出去了。
《太空救援》劇照
因為有紀實背景墊底,又有天上地下的配合與沖突,《太空救援》的故事也比《地心引力》來得飽滿。盡管不少人已從人類航天史中諳熟蘇聯(lián)人這一次如何化險為夷,但以宇航員視角的代入還是第一次,宇航員每一步的未知危險,以及突發(fā)事件應急,依舊讓這個故事散發(fā)出令人獵奇的魅力。
俄羅斯人一向以粗放和無畏著稱,“一人就可以手撕一頭熊”,這點在宇航員沒等地面指令,就冒險完成對接可見一斑。戰(zhàn)斗民族的無畏是必然的,但沒想到俄羅斯人在影片細節(jié)上也做得相當出色。空間站的冰化水后那場戲,處理的相當棒,在科學地還原基礎上,營造出某種奇幻電影才有的錯覺。
《太空救援》劇照
俄羅斯人的民族性,還體現(xiàn)在兩位凍得發(fā)燒的宇航員把酒問青天的那場戲里,水珠狀的酒滴,生活化的對白,處理得非常有情趣。要知道前蘇聯(lián)當時是禁酒的,但他們的宇航員把酒偷偷帶上太空,卻是出了名的。2015年的《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魯尼在國際空間站喝的小酒,就是俄羅斯人的私藏。
《地心引力》劇照
與此同時,影片的哲學探討也不失俄羅斯人的民族底蘊。尤其是偷渡客蟑螂小強,要是在地球上固然難逃卑微一死,但到了外太空卻意義非凡,成了宇航員嘴中的地球同胞,空間站里的第三名宇航員,這段過場戲被俄羅斯人處理得意味深長。片中還有兩處天使目擊事件,導演用藍光點到即止,這既是前蘇聯(lián)對宇航員真實經(jīng)歷的勾連,也是我們對宇宙的敬畏和暢想,顯出人類偉大而渺小。
影片的恢弘敘事和細節(jié)處理都很好,故事起于蘇聯(lián)人對其禮炮七號空間站的救援,結(jié)果兩名救援者成了被救援的對象。繼《地心引力》之后,《太空救援》再一次成功地將我們的視野帶到了神奇的外太空,而且這一次科普了更多,既有絕境求存的緊張與宏達敘事,亦不乏支莫細節(jié)的獵奇,兩位偉大的宇航員不僅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務,還一步步為我們打開了航天科學的密鑰。
同樣是對深空題材的挖掘,俄羅斯人的《太空救援》和美國人的《地心引力》多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開篇空間站工作外景對地球背景的勾連,再比如宇航員們的閑聊,都聊到了兩性關(guān)系,聊到了飛過家鄉(xiāng)時對妻子的掛念。所不同的是,蘇聯(lián)宇航員回家有賢妻可以暖床,而美國人心心念念的妻子則卷走了家當跟別的男人跑了。這看似一個笑點,其實沁透著宇航實業(yè)背后的寂寞,并非一般人,一般家庭所能耐受。
《地心引力》海報
俄羅斯電影的產(chǎn)量沒法和好萊塢相比,但他們這部《太空救援》的高效卻可以讓好萊塢大片汗顏。美國人的《地心引力》耗資1.5億,另一部《火星營救》耗子1.8億,據(jù)說俄羅人這部《太空救援》投資不過四千萬盧布。一盧布兌換一毛一人民幣,不過四百多萬人民幣,折合美金七十多萬,卻達到了完全不輸好萊塢視覺的效果。
俄羅斯人的省錢方式也許很多,我所知的是,他們搬出了當年空間站的實體,在空間站艙體里進行拍攝,不僅省去了造景的成本,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當年空間站的細節(jié)真實。冷戰(zhàn)結(jié)束后,尤其是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的太空步伐減緩下來,也不再那么神秘。據(jù)說這次中國影迷,還有機會去俄羅斯實地參觀,并體驗兩萬米高空超音速的刺激??梢娫?jīng)輝煌而神秘的俄羅斯航天,已然面相民間開放。
其實最應該拿來和《太空救援》類比的,并非好萊塢的《地心引力》,而是美國人另一部《阿波羅13號》。同樣是紀實背景,湯姆·漢克斯1995年領銜的這個故事改編自美國航天史上另一次真實的歷險。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發(fā)射升空,這是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第七次飛行任務,也是人類第三次登月任務,沒想到發(fā)射后第二天服務艙就發(fā)生爆炸,重創(chuàng)了阿波羅13號。
《阿波羅13號》劇照
和蘇聯(lián)人1985年空間站的困境截然不同,因為禮炮七號當時并沒有宇航員,損失的頂多是一堆廢鐵和冷戰(zhàn)的失利,至于派出宇航員冒險維修,多有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氣節(jié)。但阿波羅13號情況迥異,上有宇航員三名,科學任務可以擱置,飛船也可以不要,三名航天員的解救成為第一要務。數(shù)以萬計的科學家、工程師自發(fā)地聚集在一起,參與到這次天地大營救,最后終于排除萬難,成果讓三名英雄重返地球。
然而這些畢竟都是紀實背景的改編電影,是情節(jié)片,并非紀錄片,它基于歷史事實,并非等同歷史事實。《太空救援》為了它的敘事張力,對史實做了一些妥協(xié)和改動。比如它營造出了美國人可能要偷走他們空間站的假象,事實上美國挑戰(zhàn)者號早于蘇聯(lián)宇航員升空就發(fā)射了,并沒有去動禮炮七號,所以也不會有兩國宇航員八目相對的邂逅與惺惺相惜。
《太空救援》劇照
再比如空間站偷酒是蘇聯(lián)宇航員的小情趣,但抽煙絕對是不可能的,而且太空中打火和煙霧的狀態(tài),也并非影片中的呈現(xiàn)方式。另外,空間站的火災屬于編劇杜撰,當時并沒有發(fā)生。而且當年兩位宇航員的任務遠遠不止電影里呈現(xiàn)的那幾天,他們中的一位在空間站連續(xù)工作了110天,另一位堅持工作了169天才折返。別看影片有添油加醋之處,真實的宇航遠要比電影呈現(xiàn)來得偉大。
《太空救援》里禮炮七號和兩位前蘇聯(lián)宇航員是幸運的,《阿波羅13號》里的三位美國航天員也是幸運的,但并不是每一次太空災難都走運?!短站仍防锍霈F(xiàn)的美國挑戰(zhàn)者號飛船,在次年1月28日執(zhí)行任務時,升空73秒就如煙花消散,同時帶走了7名宇航員的生命。
美國挑戰(zhàn)者號飛船失事資料圖
而后來人類首個可以長期居住的空間站,即俄羅斯人的和平號空間站也因為事故頻頻“無力救援”, 最后于2001年3月23日制動點火墜毀。
和平號空間資料圖
《太空救援》在俄羅斯上映,首周打破了俄羅斯票房紀錄,可見俄羅斯人對這部電影的偏愛。我們不能指望《太空救援》像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那樣在中國市場爆棚,但它至少給我們帶來了反好萊塢的不同敘事,豐富了我們的市場貨架,并給我們提供了全新太空視野。
同時,《太空救援》對我們的借鑒意義良多。比如如何花更少的成本達到好萊塢工業(yè)視覺;比如如何讓真實事件的改編符合電影審美和敘事;比如讓過去的科學奉獻砥礪年輕人的奮發(fā)與凝聚。我們的科幻創(chuàng)作還處在初級階段,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
這些年相對俄羅斯人宇航腳步的放緩,我們在太空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我們成功發(fā)射了自己的載人飛行器,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我們啟動了人類新一輪登月計劃,以及火星探測計劃。遺憾的是,我們相關(guān)的科幻影視創(chuàng)作,卻沒能跟上我們科技的步調(diào),與時俱進。
其實在歐美,很多科幻創(chuàng)作甚至會引領科技發(fā)展,比如《太空漫游》里的視頻聊天,《星球大戰(zhàn)》里的反重力飛行摩托,《未來報告》里的觸屏和全息影像,《星際迷航》里的平板電腦等都走進了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而且我們百度自主研發(fā)的無人駕駛汽車等也已上路測試。某種程度說,科幻創(chuàng)作也是先進生產(chǎn)力,不容忽視更不容缺席。
[1905電影網(wǎng)]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